江西省龙南县

龙南,是源远流长的千年客家古县,也是赣州市的次中心、苏区振兴县之一。

旅游依托客家文化

龙南县以客家文化为基调,打造了多个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丰富的旅游项目业态,大力描绘了乡村振兴蓝图。

建立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

以智慧农业发展为核心,依托经济、科研服务两大中心,将产业园划分成农业旅游区、农业科研区、农业学院区、农业产业区及农业交易区五大功能区,实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校企联合,充分合作

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在龙南县设立了工作站,在文化创新、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方面展开了充分合作。

如今龙南县的小山村里有了很大变化,村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在吸引更多的目光。

2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在一年以前,五峰还是受制于交通瓶颈,寥若晨星的旅游点,如今从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到高山深壑成坦途,五峰用了一年的时间打造了总长为178公里的351国道线生态景观廊道,被称为三百里武陵画廊,并荣获“湖北旅游十大新发现”殊荣。

以当地特色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

景观带将五峰三乡五镇一线串珠,沿线具有土家特色的民居星罗棋布,露营地、滑雪场、服务驿站、观景平台一应俱全,盘活了沿途乡村的旅游发展,使乡村环境大变样、农民大增收。

五峰的旅游特质主要突出了“土家、茶乡、避暑、康养”等特色主题,使旅游带动了乡村振兴

3

四川省盐边红格镇昔格达

在四川攀枝花藏着一个新晋新晋“网红村”、全国文明村,即四川省盐边红格镇昔格达。

风景宜人,品类丰富

昔格达地靠金沙江干热河谷,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其种植的荔枝、芒果、脐橙、桂圆等已成当地特色农业,产品远销省内外。

花海+温泉+农家乐:打造循环生态圈

昔格达正在实施“花街、花道、花园、花海”打造工程,实施田园花卉种植项目,粉黛、鼠尾草、红色美人蕉、花菱草、老来红、长寿花、蔷薇、紫藤等世界各地花草竞相争艳,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此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将农家乐打造成“花园式农家乐”,并利用温泉建造游乐水池区,且活水流向50亩花海,形成循环生态圈。

共享农庄:打造田园综合体

据悉,昔格达村将在面积83亩的村集体经济用地建造吃、住、玩、购一体化的共享农庄,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建造最美乡村游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一眼泉、一片田、一花园、一陶园的美丽景象。

4

云南红色革命老区威信三桃乡

三桃乡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依托标准化种植,建立了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渔业养殖基地、村集体经济竹荪种植基地等多个绿色农业基地,其奋笔疾书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乌蒙山深处次第展开。

5

浙江省杭州市戴村镇张家弄村

记得去年,在某音如梦如幻的粉黛乱子草成了新网红,但也因为人多造成了影响不好的踩踏事件,而在张家弄村大约有1万平方米的花海供游客观赏,在风景宜人的乡村自然景观下,更值得体验一次。

张家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并加大文化传播,拥有文化礼堂、民俗长廊、各种文艺汇演等,建设了村民精神家园。

6

福建省霞浦县

福建省霞浦县以全域旅游绘就了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霞浦,有被业界誉为滩涂拍摄一号点的拍摄“圣地”。每年吸引40多万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并促进了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还衍生了“导摄”“渔民模特”等新兴职业,带动当地村民再就业,实现旅游增收。

霞浦县松港街道后岐村和花沁石花艺休闲农场分别荣获“福建最具休闲价值乡村”和“福建最具休闲创意农场”称号,福建省霞浦县的循环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弘扬了“乡村振兴”得实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