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俗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虽然不像诗词歌赋一样意境悠远,但却时常可以用简短的文章道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而备受世人爱戴。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本期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看看古人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最后一句更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人不进庙

寺庙,是寺和庙的统称,是佛门高僧的修行之地。时常给世人一种高深莫测,恢宏庄严的感觉。为何古人却说“一人不进庙”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说法是,佛门内的雕像,通常为了彰显佛门威严,有些就会尽量雕刻的恐怖。尤其是地藏庙之类的地方,如果胆小活着身子羸弱的人,猛然见到这种情况会产生不适,严重的可能患上大病。

另外一种说法是,在古代,宗教的影响力远比现代社会要大。老百姓烧香拜佛的现象,也要比现代人严重得多。因此,在佛门鼎盛的时期,就会广开庙宇,供人祭拜。在全国各地,都不难见到寺庙的影子,即使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也有寺庙存在。这在和平时期也许没什么,但是如果赶上国家动荡,连年战乱,难免会土匪草寇横行。偏远地区的寺庙也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而且有的心术不正的和尚,也会打着出家人的口号,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如果一个人行走在野外,看到寺庙不要觉得是好的去处,这个心理会害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俗语在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事物蒙蔽双眼。有些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很可能是别人精心为你设计的陷阱,要处处小心。

两人不看井

据闻这句俗语,来源于野史的记载。在北宋年间,两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在路上相遇,便相约结伴而行。其中第一个考生学识渊博,另一个考生觉得竞争不过他,心生嫉妒。便在第一个考生口渴去井边打水时,将他推了下去。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个考生非常富裕,盘缠很多,另一个考生便见财起意谋杀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野史如何,这句俗语都告诉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防守警惕。即使身边的人,表面看上去再好,不然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现代社会这种事已经很少了,但道理是不变的,伤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最后一句是:三人不抱树

这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有相似之处,不过更形象一点。就是说,三个人一起抬树,很可能有人就会偷奸耍滑,不肯出力。这也比喻不要三个人一起做事,就像三个人合伙开公司,总会有一人会拖后腿,办事效率可能还没有两个人合伙来的高,久而久之公司的运营就会出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句俗语不是特别难以理解,加在一起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平时可能都没什么,但是一旦到了特定的环境之中,本性就会暴露,也很可能被内心的魔鬼支配,需要处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