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时间,是检验实践好坏的标准。

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各省从差不多同样的贫穷走向了今天差异较大的富裕。

笔者整理了全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数据,让我们看一看四十年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中,绿色是南方16个省份,橙色是北方15个省份。

排序标准是2018年的GDP数据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通过一些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平分秋色到北雁南飞

1978年,南方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4.4%;1988年时,这一比重上升为56.1%;到了1998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为58.7%;2008年有所下降,变为57.0%;但2018年南方重新大幅上升为62.8%。南北经济从过去的“五五开”变成了今日的“六四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绿色省份大部分排在前面,橙色省份大部分排在后面。

从1978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到,当时前十名省份中,南北各有五席;而在2018年,TOP10省份中,北方只有三席。

二、差距是近十年快速拉开的

以前三名为例,前三十年大家都是一个量级的,彼此你追我赶,紧紧相随,2008年时,广东、江苏和山东的GDP都是3万亿出头,差不了太多,山东比江苏还多1000亿,但十年后,南方的广东和江苏GDP快速跃迁到9万亿大关,10万亿指日可待。而山东的GDP才仅有7.6万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对比南方的四川和北方的河北,前三十年一直是河北盖过四川,而且还有不少优势,但到了2018年,四川不仅反超了河北,而且还高出了12.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和黑龙江的对比更是触目惊心,前三十年,他们就像俩孪生兄弟一样,GDP旗鼓相当,但2018年,安徽的GDP是3万亿,黑龙江的GDP只有1.6万亿,安徽GDP比黑龙江突然多出了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和辽宁也是同样的故事。前三十年,辽宁一直盖过湖北,但到了2018年,湖北的GDP是3.9万亿,辽宁的GDP只有2.5万亿,从落后于人到超出了56%,算是沧海桑田了吧,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差距是从2008年之后迅速拉开了呢?

2008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全球金融危机,那场危机重创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结构的北方地区,而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行的四万亿投资,进一步固化了北方地区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后而来的“产能过剩”成为北方地区尾大不掉的难题,而且那四万亿都是有利息的,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刚性且与日俱增的利息支出,压垮了北方经济。

而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南方地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积极创新创造,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大力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而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由于人口充裕,成本较低,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形成了产业的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没有这四万亿,南北经济也会走上分化之路,四万亿只是助推了分化而已。

因为南北经济分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赖以生存的资源不同。

北方经济崛起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南方经济崛起依靠的是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

一个是外部资源,一个是内部资源。

前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挖掘越少,后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挖掘越多,因为知识的分享具有正外部性。

经济学中有个学术词汇叫“资源诅咒“,是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深思。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一些东亚资源稀缺的经济体(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00)。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我们也能发现非常相似的情况。

资源诅咒也有个外国名叫”荷兰病“,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意义上来说,”资源诅咒“应该称之为”外部资源诅咒“,拥有的外部资源越多,越存在坐吃山空的机会主义,从而忽视积累人力资本和科技成果等新型资源。

当然了,你可以反驳说,南方的那些人还是那些人,土地还是那些土地,为什么以前经济一直不能起飞,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才开始快速赶超北方呢?

这说到人力资源的本质上了。

光有人是不行的,那只是劳动力,甚至在生产力不行的时候,是负担。

要靠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清晰的产权界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的激励机制,才能将人口转化成人才,将负担转化成财富,将劳动力转化成人力资源。

而北方要想重新崛起,就要放弃过去引以为豪的自然资源,转而拥抱人力资源,而前提首先是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产生的制度环境。

祝福北方经济早日转型成功,实现南北方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