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爆发的这场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坦克部队可以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东溪穿插战中,坦克的作用更加明显。参加这场战斗的解放军部队由两个坦克团和两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连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7日当天,解放军部队奉命进入东溪作战,而当时驻守在东溪村的越军还误将我方坦克看成是他们的坦克,所以没有做出任何防备。当坦克部队行进到离东溪防线只有50米的时候,他们才反应过来,而此时我军坦克已经向他们同时发射了几颗炮弹,很快第一道防线上的越军全被歼灭。

不过我军在攻破第一道越军防线之后,很快就遭到了越军第二道防线的阻击,为了阻挡解放军坦克部队前进,越军还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大量的路障,等解放军坦克部队到达之后,就只能减速前进。

就在此时,提前埋伏在道路两侧的越军突然对我军发起猛烈攻击,而我军还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就遭到了越军大面积的扫射,搭载在坦克上的步兵战士伤亡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造成此次战斗结果的主要愿意就是我军步兵缺乏战斗经验,在撤离战场之后,我军指挥官也对此做出了一系列总结,总结指出,这次作战,我军主要有两点不足之处。

第一点,搭载在坦克上的步兵太多,灵活作战能力大大下降,一大遇到敌人伏击势必会有伤亡。第二点,搭载在坦克上的步兵战士方法部队,因为大多数人他们都将自己的重武器绑在了坦克上,所以一旦遭到敌军埋伏,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开坦克上的重武器。

在总结完这场战斗的教训之后,解放军便再次发动了进攻,而这一次的作战效果也完全胜过了第一次,在战士的英勇奋战下,解放军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我们也足以看出解放军坦克部队厉害之处,但其实除了这次案例,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个“步兵克制越军坦克”的经典案例,这场案例的发生背景是在谅山战役时期。

1979年3月2日上午10点,解放军部队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对谅山市发起进攻,战斗开打后不到30分钟,我军就占领了谅山周围的10多块阵地。而后我军战士一边清剿残敌,一边围攻最大的一块大石山阵地。

在大炮的掩护下,解放军部队很快就冲到了奇穷河大桥附近,正在部队转弯之际,走在最前的战士黄炳培突然看见前方出现了10辆越军坦克和多辆装甲车,正在朝我方袭来。对此,战士黄炳培立刻拿起手中的火箭筒对准第一辆越军坦克的油箱发射了一颗炮弹,而且这颗炮弹刚好命中靶心,越军先锋坦克瞬间浓烟滚滚,而大桥也都被堵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跟其后的越军坦克看形势不对,于是纷纷向后撤退,其中一辆编号为249的坦克企图从桥下逃走,结果这一幕刚好被我军战士撞见,于是便利用40火箭筒向它发射了一颗炮弹,结果正中这辆坦克,虽然没被炸毁,但让它困在了淤泥当中无法动弹。在我军炮兵的追击下,剩余的8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都被炸毁。

这场战斗结束后,我军还将这辆越南坦克运回了国内进行研究,到现在为止,这辆坦克都还陈放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