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美] 戴维·M. 格兰茨 乔纳森·M. 豪斯

译:孙渤 赵国星 张峻鸣

几十年来,充满传奇色彩的库尔斯克会战一直令历史学家和普通读者既心驰神往,又眼花缭乱。埋藏在这段历史中的库尔斯克会战,以其波及范围之广、战况之激烈、影响之深远,以及人力和物力损失之惊人,为自己赢得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和苏德战争“转折点”这样的溢美之词。

与德国相比,苏联装甲车辆设计和生产的发展道路截然不同

。战争爆发时,红军的T-34 中型坦克和KV-1 重型坦克,对德国当时的坦克具有明显优势。苏联军事工业1942—1943 年的方针是以牺牲坦克的现代化改进为代价,最大程度地增加坦克产量。T-34 和KV-1 的一切技术改进,只要与提高产量无关,就要尽可能减少,苏联坦克设计也停滞不前。得益于这项极为成功的工业管理措施,尽管在1942 年的战斗中损失大量坦克,苏联的坦克保有量还是从1942年1 月的7700 辆增至1943 年初的20600 辆。相比之下,德国坦克保有量的同期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仅仅从1942 年1 月的4896 辆增加到1943 年1 月的5648 辆。于是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联坦克兵对德国装甲兵具有明显数量优势。不过,

比起德国的新式坦克,红军的坦克正处于整场战争中性能劣势最大的时候

从技术角度看,1943 年夏季的苏联坦克与1942 年夏季没有很大区别。随着苏联坦克工厂生产的T-34 越来越多,这种坦克已成为红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中坚力量。不过,这种坦克依旧和1942年一样,装备着76 毫米火炮,装甲防护水平也完全相同。KV-1重型坦克在1942 年的表现令人失望,它的火力同T-34 相比没有优势,装甲也不再像1941 年那样令德国的反坦克武器无可奈何。重量带来的防护优势不再,反而带来机动性问题,加上各种琐碎技术问题(特别是糟糕的变速箱)的困扰,不但导致KV-1 的装甲厚度在1942 年实际上有所削减,而且从1942 年秋季起,KV-1 不再编入坦克军,改为以每团21 辆坦克编成支援步兵的独立坦克团。车里雅宾斯克的部分重型坦克生产线转产T-34,甚至还考虑过彻底停产重型坦克,全力生产T-34。

1943 年7 月,库尔斯克地区的战事爆发之前,近卫坦克第五军一个1943 年型T-34 坦克的乘员组正在享受音乐带来的闲暇时光

1942—1943 年,红军的一项主要尝试是重新组合自己的坦克设计,结果却难以为继。1942 年6 月,红军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新式的“通用坦克”,企图将KV-1 的厚实装甲与T-34 的优越机动性结合起来,主炮则不变。这种通用坦克将会同时取代T-34 和KV-1。由于德国人从1942年5 月开始换装长身管75 毫米炮,他们制式的四号坦克首次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毁T-34,因此有必要加厚T-34 的装甲。有两种设计参加竞争,一种是加厚装甲的改进型T-34,称为T-43 ;另一种是减少重量的KV,称为KV-13。不过,虽然设计标准化单一型号的理念是正确的,但只关注装甲防护却是个错误。

如果不是德国优秀的新式坦克抢先出场,某个型号的通用坦克或许在1943 年夏季就已经投产。从1943 年1 月开始,少量“虎Ⅰ”式坦克开始出现在列宁格勒前线,其中一辆很快被苏联人缴获并进行测试。显然,“虎”式的强大火力与厚实装甲彻底动摇了通用坦克的设计,于是这种设计被毫不客气地放弃。对于苏联坦克工业来讲,这个决心下得太晚,已经来不及开发一种火力更强的中型坦克来正面抗衡“虎”式。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述,苏联在KV-1 的底盘上安装152 毫米加农榴弹炮,赶制出少量SU-152 反坦克歼击车。“通用坦克”没有在火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红军并未预料到德国人会转向整车更重、武器更好的坦克,也没有准备足以对付它的新型坦克炮。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苏联迅速调整设计方针,到1944 年3 月开始为红军配备升级新型85毫米主炮的T-34/85 中型坦克和装备122 毫米火炮的IS-2M 重型坦克

(译注:

T-34/85首次参战应该是1944年3—4月的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进攻战役,装备85毫米炮的KV-85产量只有130辆。装备85毫米炮的IS-1产量只有107辆,后有102辆升级122毫米炮。IS-2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4月。新型重型坦克不再以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名字命名,而是以最高统帅的姓名命名)

轻型坦克方面,除现有的T-60 之外,红军1943 年还新列装了性能略有提升的T-70 轻型坦克。这两种轻型坦克本来应该停产,可是负责生产它们的汽车厂却没有转产T-34所需的重型机械。直到1943 年春季,这两种轻型坦克才逐渐停产。红军对轻型侦察坦克的需求可以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轻型坦克来满足,例如英国和加拿大生产的“瓦伦丁”轻型坦克,同时,T-70 坦克的底盘更适用于新型突击炮SU-76M

(译注:相比SU-76,SU-76M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敞开式战斗室)

。SU-76M将T-70的车体和常见的ZIS-3型76.2毫米师属加农炮结合在一起,可以为步兵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很像德国的三号突击炮,这种自行火炮也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量仅次于T-34坦克的苏联装甲车辆。库尔斯克会战是SU-76M 首次大规模投入使用。

1943 年红军的标准轻型坦克是T-70

英国、加拿大和美国按照《租借法案》交付的坦克,相当于苏联战时坦克总产量的16%。红军对盟军坦克的总体评价不高,认为它们远逊于T-34。美国M3“李”中型坦克尤其受到嘲笑,人们讽刺它是“七兄弟之墓”。1943 年在突尼斯仍然使用这种古董坦克的美军和英军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不过,英制和美制轻型坦克却丝毫不逊于苏制的T-60 和T-70。根据德国情报机关的说法,1943 年苏联有20% 的坦克旅混编着苏制和“租借”坦克,另有15% 的旅全部装备着“租借”坦克。

尽管“租借”坦克并未在库尔斯克的战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租借法案》提供的卡车和吉普车却作出了重大贡献

。截至1943 年6 月,苏联仅从美国手中就接收了17000 多辆吉普车和90000 余辆卡车。因为苏联的汽车工业已转产轻型装甲车辆,苏联的战时汽车产量不足,所以这些车辆的交付特别重要。另外,美制卡车的性能远远优于苏联当时的卡车,后者大多只是20 世纪30 年代中期美国商用卡车的授权生产版本。美制卡车和吉普车运送着苏联的军人、火炮、弹药和补给,成为苏联后勤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这支运输力量,红军就没有能力持续发动进攻,战斗几天就会因缺乏补给而停下来。在库尔斯克这样的消耗战中,后勤保障是制胜的关键。所以时至今日,参加过伟大卫国战争的老兵们仍然对“斯图贝克”和“威利斯”耳熟能详就不足为奇,它们几乎已经成为“卡车”和“吉普车”的代名词。

1943 年红军反坦克武器的性能参差不齐,整体上落后于德国国防军

。到1943 年夏季,红军终于开始接收性能优异的ZIS-2 型57 毫米牵引式反坦克炮,出于某些政治因素的干扰,这一进程从1941 年拖延至今。这种反坦克炮对付德国当时制式的四号坦克绰绰有余,却无法与德国的新型“豹”式或“虎”式坦克正面抗衡

译注:实际上该炮威力与85毫米炮类似,使用被帽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击穿虎式坦克正面装甲。1941年并未大量投产,主要原因是造价高昂)

。由于 57 毫米炮未能及时服役,红军仍然要依靠大量战前设计的M1932 型45 毫米反坦克炮,到1943 年,这种火炮已经难以击穿任何德国中型坦克的正面。1943 年,苏联开始着手对它进行现代化改进,研制出M1943 型45 毫米反坦克炮,这种炮对抗较轻的德国装甲车辆时有一定效果。苏联将反坦克炮编入反坦克歼击炮兵的营、团和旅,依次配属于师、军、集团军和方面军。反坦克歼击炮兵团拥有二十四门各种口径的反坦克炮,而反坦克歼击炮兵旅有七十二门。 一般来说,集团军属反坦克歼击炮兵团用于加强第一梯队的步兵师或军,旅则加强给集团军。

红军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是PTRD 14.5 毫米反坦克枪

红军最大的缺陷是缺少步兵用反坦克武器

。到1943 年,主要参战国的陆军都已装备轻型反坦克火箭筒或榴弹发射器,它们的成型装药战斗部能够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其中包括德国的“铁拳”和“坦克杀手”、英国的PIAT 和美国的“巴祖卡”。苏联20 世纪30 年代曾经在这一领域成为先驱者,可是主要设计人员却在1937 年后死于非命。于是,红军步兵只能装备极为陈旧的PTRD 式14.5 毫米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编组为营,归方面军直属。战斗期间,方面军会将这些营配属给集团军,用于加强防御第一梯队中的步兵师。尽管这种反坦克枪仍然可以在极近距离上击穿德国旧式坦克薄弱的侧装甲,但没有现代化的轻型反坦克武器使苏联步兵在面对德国坦克冲击时特别脆弱。从1943 年起,德国人在他们的坦克上安装装甲裙板,极大降低了反坦克枪的效果,于是苏联步兵面对坦克时不得不采取近乎自杀性的战术,比如使用临时制作的炸药包。

本文节选自

库尔斯克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