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史,便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逆流而上的历史,时而顺流千里,而且探索前进。

2019年是汉能创业30周年,汉能自始至终只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通过技术引领,汉能已占据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3月,李河君表示,国家提出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听完以后,备受鼓舞。

这是大江大河衍生出的新时代。

在挑战新航道的机遇面前,李河君平静果断,成竹在胸。

汉能顺运而生

十多年前,李河君说过,“国运则我运”。

2003年,李河君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在金沙江上修建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总装机量300万千瓦,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

外界质疑声四起,很多人用“赌徒”来形容李河君,一个民营企业,竟然想修比葛洲坝规模还大的水电站?

李河君回忆说:全中国人都笑我,说我是个疯子。金安桥水电站时,他们认为我是在赌博,我曾脱口而出:我赌的是国运。

为完成金安桥水电站项目,李河君把公司之前建设的水电站一个个地出售,包括此前以12亿元收购的青海尼那水电站。

资金最紧迫时,汉能的高管们只能自己出钱投资,维持建设运转。

工程比想象中更为漫长艰巨。高峰时,施工现场延绵8公里,日投入达1000万元。李河君顶着压力从未动摇,金安桥水电站一定要修成。

金安桥水电站,坝顶长640米,最高处达160米落差,任何立足于坝上之人都会萌生蝼蚁之感。

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千瓦机组,实现了并网。工程历时八年,投入200亿元。

有媒体估计,按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电站价值达600亿元。

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能够建成如此宏大的水电工程,而汉能一个民营企业却做到了。

李河君赢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大势之下,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正如李河君说过的那句话,“国运则我运”。

致力清洁能源的坚守

平稳运行的金安桥水电站,每时每刻都在服务江两岸的人民。有人建议李河君不必再做什么了。

李河君却选择再次出发:他想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因为这是他的坚守。

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河君曾被问及对年轻企业家有何建议,他的回答是:“找到正确的事业去坚持!”这不仅仅是给后继者的建议,也是李河君自己在做的事。

2009年初,金安桥水电站尚未竣工,李河君的视线便瞄准了太阳能领域。在他看来,太阳能发电终将代替电网,让人类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

当时,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晶硅太阳能发电和薄膜太阳能发电。相比技术相对成熟的晶硅,薄膜并没有多大优势,还具有“资金+技术”两个门槛。

但李河君还是选择了薄膜太阳能发电,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国内选择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罕见是因为受限于规模和核心技术。薄膜不像晶硅,不是单纯购买设备即可以生产,而是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

“生存的奥秘在于技术永远领先!”李河君开启了全球技术整合之路,

两年内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这些都是享誉国际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生产商,拥有顶尖的技术和完整的生产线。

如今汉能掌握全球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李河君带领着他的汉能,成为薄膜太阳能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汉能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万件,全球累计授权专利超过2100件。汉能总部一面长约50米的墙上,摆满木质牌匾,每一块都是专利证书。

汉能的移动能源产品,开始出现在共享单车车筐、新能源汽车车身,甚至是高楼的玻璃幕墙上。

近日,汉能汉瓦以颠覆性的设计理念斩获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IF金奖,评奖委员会在评语中写道:“该产品将传统外形与节能减排完美结合,代表了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最新突破。它拥有琉璃瓦片的外观,集合了未来太阳能产品的多种优点:一体化、高效、自然、美观。”

汉能颠覆性“再定义”创新能力在应用场景上发挥到了极致。万物皆可发电的时代即将到来。

李河君带领着汉能,在挫折前不曾气馁,在等待中充满耐心,果断、坚韧而敢于冒险,他们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最优良的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