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文化,也是指一个家族在构筑、重建和修缮本族宗祠,以及在宗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原始信仰、宗法伦理、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现象。宗祠文化有其合理内核,应该选择性挖掘、弘扬和传承,以便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宝库。

历时七年建设,曲周县寺头后街村的袁氏家族祠堂终于建成,这座占地150余祠堂,随着祠堂的建立,这里一跃成为曲周县的繁华之地。而宗族祠堂的建成,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曲周县知名企业家袁平年先生。

袁平年,男,汉族,1956年生人,曲周县寺头后街村。原属邯郸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职工,80年代下海搞建筑工程起家,2010年左右去广西玉林市进行房地产开发,成立广西洪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商业上的成功之后,袁平年先生不忘带动家乡经济建设,以投资人的身份在邯郸当地入股多家公司,并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

袁氏祠堂俯拍图 占地150余亩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汉末曹魏在临漳建都,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点的邯郸人,更是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与发展。袁平年先生为体现袁氏宗族精神,亲自参与宗祠设计并与当地村民介绍此举意义,希望村民给予支持,放弃耕地转变理念,着眼新发展,找到新路径,参与到建设中来。结合河北传统文化,该建筑集戏园、别墅、人工湖、私人宫殿于一体,外观古朴大气,内部设施齐备,可以满足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举办要求。

寺头后街村 牌坊

袁平年先生在曲周县名气很大,这位依靠房地产、金融业务起家的资本家在曲周县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光复家族荣耀,兴建袁氏祠堂的想法一直是深藏袁平年先生心底里的愿望,在建设初期,村民不理解这件事对当地发展的重大意义,袁平年经常连续几天日夜往返于村民家中,讲解他的理念与愿望。并且十分体量村民实际情况,如果愿意放弃耕地,袁先生积极的进行相关经济补偿。时间长了,袁平年先生身体状况严重透支,尽管医生多次叮嘱他暂停工作,甚至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他却依然不为所动,他说为了家族的荣耀,一切都是值得的!

村民不同意,他就动之以情,小之以礼;村民觉得眼前利益受损,闹抵触情绪,他就认真学习土地整治拆迁安置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厌其烦地向拆迁村民讲解;他一有时间就到村组找村民谈心聊天,他说:村民一天没有安置妥当,他就一天不会离开,家族荣耀高于一切。

袁氏祠堂俯拍图 侧角一览

袁氏祠堂俯拍图 侧角一览

袁氏祠堂俯拍图 侧角一览

宗祠具有祭祖敬祖,举行祭祖安魂的大典;是聚会议事,作为宗族内部事务管理的场所;四是宗族联谊活动,如喝祠堂酒、唱祠堂戏,加强宗族团结,丰富族人生活等职能。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平年的努力打动了时任曲周县国土局副局长的弟弟袁君年,得知哥哥为兴建家族祠堂而村民担心占用农田时,也积极帮助介绍情况与进行解释。最终相关村民接受放弃农田的安排,实现袁氏祠堂兴建计划。历代人民谨遵祖训,把维修祠堂当成一件神圣的大事来做,哪怕是节衣缩食,也没有停止过对祠堂的修护,但让袁平年尤为忧虑的是,年轻人及村民对古祠堂缺乏了解,无法从情感上自发地对其加以保护。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带来了新思想,不再完全认同古祠堂的意义,这也是需要不断的开导教育工作,让自己的理念得到最好的发扬。

如今的袁氏祠堂在曲周县可谓家喻户晓,每逢重大节日,都会邀请演艺人士前来表演,热闹非凡。袁氏祠堂提供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平台,加深了各地宗亲与知名人士的联系,为了弘扬“祖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今后,我们期待社会各界与袁氏宗族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为发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作出应有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