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汽车牛市终结?

汽车大牛市始于1990年,终于2018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产销量分别是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下降4.2%和2.8%。尽管占据全球30%的市场规模,但与2017年相比,销量减少100万辆,这也是中国车市28年来的首次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28年来,汽车销量一路上行,见证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历程。

然而,从2018年7月开始,汽车销量开启负增长,牛市戛然而止。

虽然从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但好歹还是增长的。

2018年的销量负增长是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所未曾预见的。

因为2018年10家主流车企只有2家完成了销售目标,而在以前,销售目标都是超额完成的,因为制定目标的时候管理层心中已有底气,毕竟资本市场只看超出预期还是不如预期,所以增长多少不重要,是否超预期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28年的大牛市就这么终结了吗?后面会不会还有反复?

从大部分车企2019年的销售目标中可以看出,可能真的就这么终结了。

求释君在已经公布2019年销量目标的车企中发现,多数车企2019年的销量目标相比2018年为进行了下调,仅少数车企保持乐观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东风集团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为383万辆,同比下滑7.0%,仅完成450万辆销量目标的85.1%。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上,东风集团提出2019年经营目标是汽车销量达400万辆,相比2018年的450万辆销量目标,东风公司2019年将目标下调了50万辆。

2.吉利汽车在2018年全年累计销售150.1万辆,同比增长20.3%,并未完成年初时制定的158万辆目标。2019年,面对更加复杂的车市环境,董事会初步将集团2019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51万辆的保守水平,相比2018年销量仅提升不到1万辆。相比2018年的目标,则下调了7万辆。

3.一汽-大众2018年批发销售为141.7万辆,实现0.8%的微增长,未完成145万辆的销量目标。据悉,2019年一汽-大众销量计划将下调3%,约为140万辆左右。

二 汽车市场饱和?

为什么买车的人少了?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

据公安部统计,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平均每千人保有量仅为172辆。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8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172辆,而美国 2005 年就达到了 675 辆,韩国 2005 年也达到 319 辆。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相当于日本 60 年代、韩国 80 年代的水平,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还低于发展中国家。以求释君所能找到的2017年数据作为对比,巴西是210辆,墨西哥288辆,泰国235辆,马来西亚410辆,土耳其250辆,阿根廷32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各主要国家汽车保有量数据

从千人汽车保有量上来看,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未达到天花板。

三 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是主因

既然汽车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为何增长的势头突然急转直下了呢?

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每年还在增长,大家的担心都很大,更何况2018年汽车销量是负增长,问题更严重。

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呢?

有人说大城市限行的原因,也有人说停车难的原因,还有人说车牌贵的原因。

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看消费水平,一个是要看消费意愿,另一个就是看消费能力。

主要原因还是购买力下降了,买不起,买不动了。

现阶段,居民消费的最大开支无非是房子和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有两种效应,一种是财富效应,一种是挤出效应,前者是房价上升对应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后者是房价变动与居民消费能力的背离,在2009年以前房价上涨对居民形成财富效应,但2009年之后却形成挤出效应。

原因如下:

房价上涨早期,房产所有者财富会随着房价上涨增加,同时居民还可以通过房地产投资获得正收益。此时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并不高,且居民收入涨幅要快于房价涨幅。在此背景下,房价上涨会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增长,这正是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

但是,随着房价涨幅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房价涨幅,居民部门不得不高负债、加杠杆购房。“新上车者”在扣除房贷支出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是必然趋势,此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将远远大于财富效应。

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的去库存阶段,房价一路飙升,但居民消费支出却持续下滑,二者分化趋势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在于:2014年-2017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从36.4%飙升到49%,同期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1.52万亿元攀升至21.9万亿元,正好翻了一番,2018年9月末更是达到24.88万亿元。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远大于财富效应。

居民家庭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杠杆率不断攀升,“六个钱包”所剩无几,包括汽车在内的其他家庭消费必然要承受压力。

所以近些年,无论是整体的消费情况还是汽车的消费情况,都呈现出低迷的走势。

另外,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在回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收入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一般家庭都会削减开支,但房子尚有一定的刚需属性,相比之下,汽车作为非必须消费品,除了生活需要和炫耀性需要之外,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因此更容易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此前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2018年经济半年报备受关注。当时的报告显示,上半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9个百分点,且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且数据进一步显示,2月至5月期间该省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贵州省统计局在分析时曾指出,高房价和居民收入增长不高是导致该省汽车销量下滑的两大主要因素之一。

四 如何提振需求?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外需遇阻的情况下,国家更加重视激活拥有14人口的庞大的内需市场。

今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了1.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掉汽车类商品,再按照相同口径计算的话,其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概回落0.4个百分点。换言之,单汽车消费一项约造成了0.8个百分点增速的落差。汽车消费减速,是2018年消费增速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推动消费平稳增长,要设法稳住汽车消费这一大头,这是有针对性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缓解短期的问题。

要想治本,解决长期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购买力问题。

答案也呼之欲出了:一个是落实好“房住不炒”的政策,真正让房子体现居住本性,才能让大家多增加其他领域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活实体经济,扶持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当然,要想真正让实体做大做强,仍然也需要稳住房地产,压低房地产投资对实体企业老板的吸引力,因为房地产对实体经济也存在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