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佳作汇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王新华事迹报道《只为春风传佳讯》引起强烈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近日,报道我县优秀基层干部王新华同志扶贫攻坚事迹的长篇通讯《只为春风传佳讯》(作者雷从俊)陆续在《周口日报》《龙湖》报等媒体刊发,并在多家新媒体陆续推出,各地干部群众纷纷点击阅读、转发跟帖、评论讨论,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为扶贫攻坚工作汇聚了磅礴力量。现摘要整理,以飨读者。

第一部分:领导关注

马明超(中共淮阳县委书记):文甚感人!新华的牺牲,对我们是少了一名好战友,对国家是少了一个贡献者,对家庭是少了一个顶梁柱,对妻儿则是失去了爱的天空。人到中年,死不起,我们为此痛惜。脱贫、扫黑、环保,一场场战斗,在基层从没停止过。有带病工作的,有新累病的,有自身困难硬扛着上的,也有像新华这样牺牲的。我们的政权能够稳固,民生能有改善,也正是靠这些人在拼在扛在撑。逝者长息矣,生者当续进。让我们共同纪念这位脱贫战的贡献者!也感谢从俊作品为基层干部重塑了形象,为战友们提供了正能量!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纪念牺牲者,报答期望者,感恩奉献者。对逝者最大的纪念,是接续完成好他未竟的事情与心愿,让我们把哀思化为前进的动力!

李 鑫(《解放军报》高级编辑、少将):今天看到从俊写刘振屯乡王新华的文章,深深为之感动。我觉得,这和明超书记前段时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家乡扶贫的稿子是最好的呼应。从县委书记对穷则思变、脱贫致富的思考,到普通党员干部在脱贫一线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家乡戮力前行的现状。淮阳的脱贫攻坚,让很多人激奋,更让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为之努力,这是我几次探家耳濡目染最强烈的感受。一名优秀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心力交瘁不幸牺牲,让人敬佩,值得褒奖。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有一大批像王新华这样工作勤勉、兢兢业业的干部,相信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我为家乡深深祝福!

王玉祥(总政歌舞团原政委、大校):行云流水的文字,深情四溢的怀念,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和新华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他却给我留下了坚毅、热忱的深刻印象。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更深地了解艰巨繁重的扶贫工作,也体味到了作者的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和柔肠百转!

第二部分:媒体感言

唐 瑾(《中国水利报》社副社长):好人好走!他的事迹,现在就写,主要写他作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王伟宏(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新华的事迹很感人,从俊的文章很精彩,李将军的点评推荐很给力。已和有关方面分别进行了沟通,都很支持,看下一步能不能推动向新华同志学习的活动。

高晓春(《龙湖》报副总编辑):像王新华这样的乡村干部有很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乡村的田间小道上,把青春和梦想都洒在热爱的事业上,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作为县级媒体,今后会多挖掘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好文一次发两个版也可以。《龙湖》报各位编辑、记者要深入采写这类新闻,让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的精神感动淮阳大地。

胥得意(《中国应急管理报》首席记者):逐字读完,十分感人!我正在西昌扑火救灾一线,回去就做他的稿子。见照思人!我的好朋友,还想让他坐在我眼前,一起谈古论今。

倪 莉(《中原文化网》总编辑):从官方到民间,这也正所谓盖棺定论吧,一则告慰逝者的英灵,二来淮阳需要这样的典型,足以说明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胜利来之不易。

张 然(淮阳电视台记者):继续采访中,我让大家讲些具体事,事迹不少,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更好。还得深挖,乡书记准备在会上讲讲。

第三部分:读者心声

朱晓芳(郑州):那些为人民赴汤蹈火的人们是英雄,那些致力于脱贫事业的干部群众也是英雄。致敬一直奋斗在脱贫事业一线,英年早逝的王新华同志,以及诸多和他一样的无名英雄。英雄远行,但光芒永不褪去!

雷从金(淮阳):文章是对王书记真实的写照!英年早逝,走的太突然了。他的为人处事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耀华(北京):他这种情况非常典型,辛苦和不易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应该让默默付出的基层干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杨 震(郑州):王新华也是我儿时的偶像,帅气又有才,华年别离伤我心,这是我们对您最好的追忆了。

王全旭(郑州):看到文章,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我的心好久没有平静下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祝愿他天堂无痛苦。

马祥云(北京):好干部,一路走好!

朱晓杰(杭州):情真意切令人心伤,清明将至此文意义不一般啊!

大 海(网友):感动!人民的好干部王新华同志一路走好!

奋 斗(网友):愿王书记在天堂无痛苦,永远幸福

王尚波(网友):感人!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

云 水(网友):我们淮阳人的骄傲!好干部!

米老鼠(网友):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对人民群众无私奉献。辛苦了,人民的英雄,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劳苦与辛酸……

如此安好(网友):不觉得已是泪流满面,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一路走好!

第四部分:同事追忆

阮淮凤(淮阳县精神文明办):看到文章开头“追忆”二字,压根也没往“去世”上想,还觉得可能写错了吧!因为在开展“六村共建”文明村镇建设工作中,我多次到过刘振屯乡,与王新华打过交道,话不多心态特别好,感觉他很年轻,每次都是热情地倒水招待我们,认真整理文字材料,非常踏实认真。

王琳琳(淮阳县卫计委):王书记是我刚参加工作的启蒙导师,可谓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代表人物。

张述亮(刘振屯乡):他的离去使我现在的工作压力特别特别的大啊!心中有无限的思念,要有新华哥在该多好啊!希望他到那边也一切安好。

吴保学(刘振屯乡):清明节将至,停下你忙碌的工作脚步,从天堂到人间都放假了,你也好好地休息吧!!!老兄想你了!

吴保镇(刘振屯乡):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五部分:亲属怀念

张育文(王新华爱人):马书记将这篇文章转发朋友圈的截图,我看到了。这是个好书记,咱县的脱贫工作在这样的好书记领导下,一定会早日取得理想的效果。感谢领导的理解和肯定,心里感觉好受了很多。我们上坟刚回来,新华若在天有灵知道这些,会含笑九泉的!

王新民(王新华长兄):兄弟,虽然你的忌日百天已过,但我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前每次见面,你总是说扶贫是大事,一直没日没夜地忙,亲人几次住院,甚至舅舅家办丧事,都是弟妹代你去的,咱兄妹几个就你一人没有到场。后来听说你工作中晕倒过好几次,不敢跟家人说,怕耽误工作。为什么把自己的健康抛在脑后?你一走了之,知道家人有多想念你吗!

王亮亮(王新华之子):在我的记忆里,我爸一直都是忙碌的,目光所致大多都是他的背影。幼小时,最喜欢的就是放学后追赶他烈日下的影子。少年时,经常跨上自行车,环抱着他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青年时,每次离开家总忘不了他挥手的身影……

王晶晶(王新华之子):无以言表!叩谢亲恩!爸爸英年早逝令人心痛,但作为党员干部,为党奉献理所应当。父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王明营(王新华侄子):三叔,以前咱们大家庭团聚或家里有事时,您总是缺席,今后这将成为永远的遗憾了。但是,您在我心目中从未缺席,您的音容笑貌一直伴随我,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友好的态度将影响我一生。

张廷阳(王新华亲属):“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文章也是一种纪念,往事历历在目,只是时光不会停留,更不会倒流。

张怡馨 (王新华亲属):不是父亲,您却胜过父亲!在我离家求学的10多年间,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可是还没来得及孝敬您,您就离开了我们。没有您陪伴与呵护的余生,我们不得不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好好的生活,不让您牵挂担心。

邱 红(王新华亲属):这篇文章虽然已帮着校阅多次,但再次看到心里仍无比难过。中午我是就着眼泪吃的饭,过往的一幕幕又重现在眼前。我们在老家做的结婚相册,都是姨父亲自送到北京来的……

雷祥东(王新华亲属):文章很朴实,融真情于其中,读后让我流泪,也许这是怀念姨父最好的方式。清明前夕,再次想起姨父的身影,永远感念姨父做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是在姨父的关怀下成长的,纵然我们再努力,没有人甘愿扶梯搭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们。

雷俊霞(王新华亲属):星星点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这个家也是姨父“扶贫工作”的重要典型。永远难忘您的微笑与鼓励,永远难忘成长路上您的陪伴。

雷腹书(王新华亲属):新时代的楷模,华章里的先烈。清明我们一家回刘振屯,给姨父添添坟。

张 玲(王新华亲属):您远在天堂,可您的音容笑貌又一次闪动在字里行间。还记得最后一次相聚,大家都说您气色不好,得去看看医生,可您总说没事没事,就是忙的了,歇歇就好了。没想到……愿您在天堂没有疲惫,没有病痛,一路走好。

耿振亚(王新华亲属):三舅的溘然长逝,不仅对小家庭而且对整个家族都增添了无限悲痛,久久无法平复。“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愿天堂永驻幸福,再无病痛。

雷从俊(本文作者):没想到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这既是对主人公的关注,也是对扶贫事业的关注,特别是家乡马明超书记的转发和感言,不仅充满了对以身殉职部属王新华的大情大爱,更充满着率众聚力、接续前行的力量!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英模精神一往无前!

龙湖报副总编辑高晓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