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不少朋友吐槽,孩子上小学后,真是各种问题都出来了。

早晨催起床:

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催作业:

写个作业拖拖拉拉,刚坐下没5分钟,就嚷着要喝水,一会又想吃水果,一会又想上厕所。本来作业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催睡觉:

都是快10点半了,女儿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催一声没动静,再催她就急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孩子,怎么一点儿时间观念都没有呢?

1、指令太多,孩子接收受困扰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由于生理条件的原因,他们在对时间的感知上跟我们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成年人在做事的时候,越专注于某一件事越觉得时间过的好快,感觉时间“变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孩子则是对整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需要关注和记忆的事情非常多,就使他们“觉得”时间“变长”了,所以他们从来不会着急,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这是孩子们普遍都存在的客观现象。

2、催太多,孩子耳朵会自动「关闭」

闺蜜因为要送孩子上学,嫌弃起床慢,吃饭磨蹭,开始每天催催催。

小家伙在反复的催叫模式下,好像被「催眠」了,有一天居然说:「妈妈,我的耳朵瞎了,听不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指的是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就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催孩子也是一样,提醒一遍就可以了,切莫反复催。

那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1、不催促,把自由还给孩子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竟然把女儿的拖延症治好了,小女孩特别自律。

方法也比较好玩,真正让她改变的是,有一次实在是催得烦了,就赌气想看看一整天不催促女儿,她到底能慢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呢,女儿起床的时间只是比平时晚了8分钟,吃饭慢了5分钟,睡觉晚了15分钟而已。

与其每天催催催让彼此生气,为何不把这不到30分钟的自由还给女儿呢?

从此不催了,女儿也因此变得自律。

2、对孩子拖延的事情合理的利用奖励刺激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有次我问她,陪孩子练琴是不是挺辛苦的。她说“还好,这孩子实诚,给个套就往里钻。”

她在孩子的钢琴旁边,放了一个只“抽奖”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纸条,小纸条上有许许多多孩子想要的奖励。

比如,一些“一盒巧克力”“一盒酸奶”“能到书店挑任意一本书”等孩子喜欢的小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中等奖励“休息半个小时”“看一个小时电视”“玩半个小时的手机”等;还有一些大奖比如“周末去爬上”“假期去迪士尼”。

她还加入一些趣味奖品,比如“指定一位家庭成员跳扭屁股舞”,“尊享捶背券”,“拥抱5分钟”,“再抽一次”……

每次孩子练完琴,就有一次抽奖机会,儿子为了抽到心仪的奖券,练琴也变得有盼头了。有些趣味奖项还能增加孩子练琴后的乐趣,习惯以后,孩子也爱上了练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

与其牵着它费力往前走,不如换个心态,让蜗牛牵着我们来散步。

你终会发现,这世间万物,孩子才是那道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