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却也成为一个毁人的利器。

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你要向摧毁一个人,就送给他一部手机。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到惊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孩子小到两三岁的小孩见到父母的手机就习惯性的拿过来玩,从上初中开始就强烈要求父母为自己配备一台手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往往拗不过孩子的要求。

有消息报道,中国青少年的手机病已经非常严重,新闻里时常报道的孩子拿家长手机玩游戏,少则在游戏里充值几百上千,多则充值几万的大有人在。家长往往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自己的孩子弄得能怪谁呢?孩子还这么小总不可能把他怎么样吧。

《纽约时报》近期的一篇文章指出,穷人更喜欢和更容易沉溺于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而富人则推崇不玩手机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的生活。

年轻人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朋友之间出来聚会玩耍,简短的交流以后各自拿出手机玩自己的游戏最后冷冷收场,还自我感慨没意思不如待在家里舒服自在。

手机正在毁了年轻人的社交,你感觉到了吗?明明两个人近在咫尺,却看着手机在交流。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传递,宅在家里也可以快速的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同时对手机更加依赖,形成了现在社会普遍的低头族,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你随处可见到低头族,而且他们乐此不疲,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手机成瘾的受害者。

这一点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个手机在手,天下事了如指掌 0—0.

去年年底中青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网络上议论的焦点不外乎--未来手机能发展到多牛逼的阶段,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等等。

人们都沉浸在手机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但是他没有提到的是,同一块屏幕也可能是毁了一部分人的元凶。

因为看手机而出现的交通事故并不是个案,而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也是在时刻的提醒我们,在我们享受着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它让我失去了什么。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互联网是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最好渠道,每个人都应该善加运用。

手机的辐射也不可小觑,除了工作学习朋友之间的私信,平时尽可能的远离手机。

睡觉手机最好放在室外。

外出的碎片时间尽量不要看手机,一是为了安全,而是室外光线强,爽了一时把眼睛弄坏了就得不偿失了。

当下我们要提高自制力,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多思考隐性的危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