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诗人王维是个很奇怪的人,他一生都向往山水田园生活,更是一辈子参禅悟道,深信老庄哲学。可以说,他心中住着一个陶渊明,看破世俗,憎恶官场,如此清高飘然的人物,却到死都在做官,即使为了实现自己的田园梦,他不惜在长安郊区建造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内心与实现间找寻平衡点的人,他并没有在二者之间做痛苦的挣扎,而是寻求一种妥协的平衡来救赎自己。这首《青溪》,便表达了王维对山水田园,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青溪》

唐代: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去黄花川,每回我都追逐青溪的流水。溪水随山转了千万回,经过的路程还不到百里。水声在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松林中显得幽静。菱角和荇菜在水面上荡漾,岸边芦苇倒映在水中十分清晰。我的心向来恬淡闲适,清淡犹如这清川的水。但愿我能留在这磐石之上,以垂钓来度此余生吧!

这首诗结构非常明确,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句,描述了诗人游览青溪的路途过程。“每逐”二字可以看出, 诗人很是喜欢青溪,多次前去游览。“趣途”二字可见,人随溪流而行,兴致意趣,更是被大自然牵引,诗人不着一字,便将这份对山水的喜爱与向往,用行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为第三、四句,将诗人逐水而行的画面,由远拉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青溪流水的近景。 “声喧”、“色静”分别将青溪的动态与静态,描绘得真切而细致,从而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青溪如同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样真实可感。动静相称,声色相通,这种意境之美,很容易引人浮想翩翩,为之沉醉。水中荡漾的水草,水面倒映的芦苇,也是一动一静的描写,动态的水草随着奔腾的溪流飘荡,而那水面犹如明镜般澄澈,倒映出岸边芦苇。“漾漾”是溪流动态的样子,而“澄澄”则是溪流静态的样子,动静再次结合,将溪流赋予变幻之美。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也是表达诗人最后心声的两句。这青溪的淡泊,和诗人内心相互映照,二者都是闲适从容、淡泊自然的境界。最后,诗人发愿,想要隐居在此,表达了内心对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愿我们都有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家园,让焦虑不安的灵魂得以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