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朝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官回乡。当时的贺知章已经八十六岁了,《回乡偶书》也是在他回乡后写的。我一直觉得《回乡偶书》是一首比较悲凉的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这首悲凉,这让我一直感到很诧异,具体原因是什么也知道,也许这首诗真的写出了那种愁的感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贺知章已经没人认识到他了,离家几十载,半个身子都在黄土里的人却要放弃早已经熟悉的环境回乡,到底是为了什么?比他大的人已经老去,父母亲人也早已经不在了,只有村口几个孩童还把自己当成了外乡的客人,此时,贺知章早已经没有了魂,人没了,回乡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仅是为了找个墓碑的地儿?恐怕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从大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大西北的宁夏甘肃,离家出去沿海打工的人不计其数,每逢过年,火车往往爆满,在火车站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而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有很多打工的人,他们都带着很多的东西,拿不下了,就用扁担挑着,用水桶挑着,而里面却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腊肉。

从四川成都到沿海广东,直线距离就有一千多公里,火车就要运行快40个小时,带着沉重的家伙,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腊肉,这是为了什么?也许这就是乡愁。远离家想家了怎么办?看我带了什么东西?还有土鸡蛋和泡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年为什么三农方面的视频发展得这么快甚至说爆炸了呢?是人们吃饱了没事干吗?确实是吃饱了没事干,吃饱了就会想家,而反应农村题材的视频却受到了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城里人,但是农村的习惯不会改,在城里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吃了晚饭不能到处去串门,什么也没有,只剩下孤独,而看农村视频让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

而乡愁,不仅是诗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