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

是宝宝最初的营养食品

大家都知道母乳好,母乳是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内最好的食物。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WHO)都鼓励母亲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少1年或1年以上,而且6个月之内最好坚持纯母乳喂养。

这是因为母乳一方面可以为宝宝提供最优质的营养,更为重要的是母乳中含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抗感染成分。

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大多数微量营养素(除了铁、维生素K和维生素D含量低)都是最适合宝宝的,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宝宝脑、肠道、肾脏等器官的发育。而且母乳喂养的婴儿产生过敏的几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有遇到以下这些尴尬问题吗?

■产后乳汁不下

■产后奶水过少

■产后乳房肿胀

■母婴分离,需保持泌乳

■乳房松驰、下垂等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经验不足的准妈妈们求助长辈、上网搜索

最后却往往得到许多不靠谱的答案

所以

今天想和大家

聊聊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儿~

你是否知道

母乳喂养的10大误区呢?

误区1

初乳要挤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觉得初乳颜色偏黄,也比较黏稠,看上去脏脏的,所以就直接挤掉。实际上“初乳赛黄金”,营养成分丰富,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

正确做法:尽早开奶,初乳尽量喂给宝宝喝。

误区2

哺乳前用消毒湿巾清洁

孩子不能活在真空里,正常肠道菌群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有助于孩子消化和吸收母乳,促进免疫系统成熟,预防各类过敏性疾病。

正确做法:哺乳前,只需用温热毛巾擦擦乳房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区3

产后奶水少,就得喂奶粉

初乳本身量少色黄,而刚出生的宝宝胃小,每次只要吃一点奶水就够了。

出生后7天,宝宝的胃会一点点变大,胃口也逐渐增大,妈妈的奶水自然过渡为成熟乳,奶量也会随之增加。

正确做法:产后奶水少是正常现象,足够宝宝吃,完全无需额外喂奶粉。

误区4

总觉得孩子吃不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吃没吃饱,一看精神,二看尿布,三看体重增长。

孩子吃奶后有满足感,或者开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每天换6~8次很湿的尿布,排大便2~5次,抱在怀里感到他一天天变长变重,眼睛有神,皮肤有弹性,小鲜肉结实,就行了。

正确做法:母亲的奶水是否充足,孩子最有发言权。

误区5

额外给宝宝喂吃的

母乳中有干货,也有水分,能够完全契合宝宝的需求,不需要用奶瓶额外喂水、喂果汁或者蔬菜汁。

此外,更不要给宝宝喂所谓强身健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中药汤,会造成宝宝的肝肾损伤。

正确做法:宝宝4~6个月之前,纯母乳喂养就好。

误区6

喝月子酒来催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哪种月子酒都含酒精,即使是煮沸也有残留。酒精可以通过妈妈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严重损害宝宝的身心发育。而且,酒精会抑制催产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奶水减少。

正确做法:在哺乳期,尽量远离所有酒精。

误区7

喝浓汤,有营养又催奶

不少产妇每天喝各种炖着浓浓的鸡汤、骨头汤,觉得有营养又催奶。实际上这些乳白色的浓汤,只不过是脂肪被蛋白质包裹后的乳液而已,不但不利于身材恢复,还容易导致堵奶。

正确做法:如果哺乳妈妈们爱喝汤,也不失为一种补充水分的好方法,不过要选清淡、少油、少盐的汤。

误区8

哺乳期间不能吃某某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酒精、含汞高的鱼和可能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外,没有什么食物是特别需要忌口的。

不过,像辣椒、香料、部分蔬果可能会影响母乳的味道,从而导致宝宝不喜欢喝母乳。此时建议避免这些食物。

正确做法:哺乳期食物多样、均衡营养很重要。除少数需要注意的地方,家人能吃的,你也能吃。

误区9

感冒了不能给宝宝喂奶

普通感冒对哺乳没有影响,妈妈体内的感冒病毒抗体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增强宝宝对感冒的抵抗力。但一些复方感冒药可能会影响母乳分泌,所以哺乳期妈妈要遵医嘱。

正确做法:感冒了,完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不过也要勤洗手、戴口罩。不乱吃药,遵医嘱。

误区10

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就能获得很高的保护率,被传染上乙肝的可能性很小。

正确做法:只要做好预防措施,仍然提倡乙肝妈妈母乳喂养。

来源:龙华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彭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