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分隔19年的亲人重逢,是一件极其让人动容的喜事,结果得知被分离的真相竟是因为一场忽视道德伦理的残忍实验,这着实让人感到悲愤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实验主角三胞胎

(一)

鲍比·沙弗兰,19岁,生长于富裕家庭,养父母是医生与检察官;大卫·史密斯,19岁,生长于中产阶级家庭,养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艾迪·格林,19岁,生长于社会底层家庭,养父母经营着一家杂货铺。

1979年,19岁的鲍比考上了美国一所著名的社区大学,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把他错误的认成“大卫”。

这个大卫是谁?为什么总有人把我叫成他?”直到见到大卫,鲍比才解开了疑问。大卫,一个跟鲍比长得一模一样,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同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鲍比和大卫

不仅是他俩,周围的人也都十分诧异!“世界上竟然有一模一样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更让人惊奇的是,还有人发现他俩登记的生日也在同一天。

双方养父母会面后证实:两人其实是亲兄弟,19年前被双方父母从同一家领养机构领养。

这个意外重聚的故事在媒体的宣传下引起了小轰动,后来成为“美国大热点”的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叫做“艾迪·格林”男孩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孪生陌生人》中的大卫

一天,在工地上上工的艾迪看到报纸上鲍比和大卫的照片后,大吃一惊,他们和我长得一样!艾迪家人主动联系媒体后,“两亿分之一概率才会发生的同卵三胞胎,分隔19年奇迹重逢”的标题占据了各大头条,甚至还有人邀请三人参加真人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参加真人秀

(二)

虽然从小分隔多年,但三人的兴趣爱好却有惊人的相似:比如喜欢吃中国菜、喜欢篮球、都喜欢绿色。

在享受重逢喜悦的同时,大卫的养父史密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19年前这三个孩子被拆散送到了不同的家庭?”

路易斯·怀斯领养机构解释道:“为了孩子,毕竟能够同时领养三胞胎的家庭是非常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片段

这样的回答略带牵强但也有合理性,直到一篇关于儿童精神分析论文的出现,才让人发现,这是个可耻的“借口”!

美国作家劳伦斯·赖特发现,论文中引用了诸多强行分离多对双或多胞胎进行研究而得来的数据,而提供数据的机构正是路易斯·怀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劳伦斯·赖特

(三)

上世纪50-60年代,心理学发展的疯狂时期,为了研究“先天基因与后天培养对人的影响”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医生、弗洛伊德档案馆主任:彼得·纽鲍尔,暗地里联合路易斯·怀斯领养机构,收集了诸多被遗弃的双胞胎或多胞胎,然后强行将他们分离后送到不同阶层的环境中成长,鲍比、艾迪、大卫三兄弟就是典型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其他被实验双胞胎

从孩童时期起,这些孩子就不定期被乔装打扮的研究员进行各种心理测试与纪录,相关视频或语音资料都被保留下来进行了研究。

这项把人当做“小白鼠”,违背道德底线的实验被曝光后,社会各界强烈谴责并呼吁让这些“孩子”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片段

1980年,也就是三兄弟重逢的那年,这项研究才被彻底关闭,诸多被领养机构强制分离的双胞胎也找到了各自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至于这项研究的所有数据,全被密封在了耶鲁大学图书馆中,直到所有当事人全部死亡后才可进行使用。

(四)

先天与后天到底哪个会决定人的发展呢?三兄弟后来的故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成名后的三兄弟,在投资人的帮助下,在纽约开了一家名为“三胞胎”的餐厅。初期顾客络绎不绝,但很快餐厅就倒闭了,只因为三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产生了许多不可调控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片段

比如:出生在检察官家庭的鲍比,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十分刻板保守;出生在教授家庭的大卫则比较活跃开放;而出生在底层家庭的艾迪表现的则是知识脱节,缺少关爱,自卑还多愁善感。

最后,无法忍受矛盾的鲍比率先离开,大卫也紧跟其后。两兄弟的离去对精神敏感的艾迪来说是重大打击,之后他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在其他两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片段

(五)

对于艾迪的死亡悲剧,有人说这是三兄弟矛盾导致的,也有人说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年那项残忍的分离实验。

后来,导演蒂姆·沃德尔根据这一事件出了一部纪录片《孪生陌生人》,纪录片上映后,关于先天基因与后天培养对人影响的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与思考。

小讨论:你觉得先天基因与后天培养,哪一个对人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