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提 示

4月24日下午,徐汇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件。这是上海基层法院首次运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以下简称“206系统”)辅助庭审。

▼ 庭 审 现 场

“206系统”具备三大功能

庭审现场,合议庭成员、公诉人、辩护人和旁听席前均设有展示“206系统”画面的电子屏幕,具备语音识别、智能抓取和庭审示证三项功能。

14时15分,随着审判长徐汇法院副院长徐世亮敲响法槌,庭审正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告人你的姓名?”审判长话音刚落,这条语音就立即被识别并转换成文字呈现在电子屏幕语音识别区内,同时,“206系统”根据对该条语音内容的识别,自动从系统内的证据材料中抓取与提问内容相关联的信息,如被告人身份证、户籍信息等材料,显示在智能抓取区,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各方人员面前。

法庭调查环节,电子屏幕庭审示证区根据公诉人的语音指引,依据盗窃案件证据标准所构建的证据链,针对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分六组进行证据展示。当公诉人说到“5点19分27秒视频显示,穿条纹衫的一男子离开115包厢”时,“206系统”立即自动调取出被告人在案发KTV 115包厢门口的监控录像并显示在庭审示证区,供各方人员了解案发现场实际情况。

当公诉人针对定罪量刑发表意见,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时,智能抓取区立即显示出该条法律规定。这一功能能够让庭审中的各方、特别是旁听人员等可能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和直观地了解判决和量刑依据。

▼ 各 方 声 音

肯定此次庭审的示范探索意义

徐汇法院是首批参与研发“206系统”的单位,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此次将“206系统”应用于辅助庭审,意味着该院在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于辅助基层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审理这项工作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庭审结束后,旁听人员就“206系统”庭审应用进行了座谈。徐世亮副院长介绍了本次庭审中证据列组展示、法条自动调取等方面的创新亮点。与会人员表示,“206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对徐汇法院此次庭审的示范探索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就当前系统的使用情况、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展开了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法院党组书记曹洁表示,“206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将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要坚持“好用、用好”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小盆景”培育成“大苗圃”,为“206”系统全面推广应用贡献“徐汇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立指出,此次庭审具有高效性、直观性、全面性、关联性四个突出特点,初步实现了“试验品”到“样品”的转变。希望徐汇法院继续进行精细化的打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根据不同案件类型继续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以适应刑事审判更广泛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委政法委综合改革处处长陈耘,市高院刑一庭庭长薛振以及市委政法委、市高院、市检察院、徐汇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闵行法院、松江法院相关负责同志共计50余人在徐汇法院阶梯教室同步旁听了此次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