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经济数据:今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72.0亿元,同比下降3.3%。

同样是国家统计局的官网数据,2018年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5533.22亿元,同比增长11.6%。

而2017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7043亿元。

虽然统计口径有所调整优化,但工业企业等实体经济近几年的日子难过是显见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但我国经济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偏强,实体太弱,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达到双赢的效果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前不久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金融业入围企业仅33家,尽管数量排在倒数第一,但在营收、净利润、资产等7个指标上排在正数第一啊。

33家金融企业占全部500强净利润的50.7%,其中17家银行占全部净利润的43.4%,而在资产和海外资产上,金融企业占比超全部500强企业的60%。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前五百强,33家金融企业的净利润占了50.7%,而467家实体企业的净利润只有49.3%。

14.1家实体企业才能顶1家金融企业,更不用说那些小微企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2008年以来,国有五大行与制造业企业利润便开始形成“剪刀差”,且差距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4年国有五大银行以占500强营业收入的6.39%,创造了35.6%的净利润,而266家制造业企业以40.1%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仅占18.8%,五大行利润近乎所有制造业企业利润的两倍。

而此前,2008年时,五大行利润在500强中占比仅为26.3%,制造业企业利润占比29.6%。

一边是实体经济的利润被不断压榨,另一边是银行的利润高速增长,两者共生共荣的关系不断被打破。

实体企业的日子难过,尤以中小微企业为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新三板的上市企业为例。

2018年,新三板企业营收增长率中位数为11%,而2017年,营收增长率中位数为16.17%。

不单是新三板企业,A股市场的企业营收增长率中位数也从去年的17.52%下滑至今年的13.66%。

对比下来,营收规模更小的中小微企业,增速却更慢,这也真实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并且,营收规模越小的新三板企业,营收增速下滑越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新三板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只有4%,也就是说,过半数的新三板企业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不动,甚至下滑了。而2017年,这一数据为13%。

同上,营收规模越小的企业,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也越低,甚至是严重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但现在说中小企业生存在水深火热里,一点不为过。

今晚求释君还跟某股份制银行的小伙伴一起吃饭,席间对方说起他们的授信政策,国企怎么放都行,民企碰都不要碰,更不用说那些小民企了。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倒没这么过分,但对民企,也只是维持存量客户,不再批新客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一是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部分工业行业供给体系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加之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上市公司中,2018年,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2.71%和4.85%,比2011年大幅下跌12.6个和9.05个百分点。企业财务状况差导致银行资金不敢进、不想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在实体经济的资产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管领域,以创新之名开发了不少长链条、跨行业、跨市场、层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各类“通道业务”流行,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滞留时间延长,融资成本不断增加,风险也不断提升,严重制约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有学者对2018年的资金空转规模进行了测算,认为2018年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资金规模占当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1%-22%,是当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2倍。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业务类型监管力度的加强,资金空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但是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导致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金融机构盈利能力长期超过非金融企业,导致资金向金融业集聚。比如,2017年,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6.29%,2018年上半年,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5.96%,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46%和6.51%。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差异,一方面导致资金的“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导致实体经济产业转型从事金融业。

从上市公司投资金融业的情况看,截至2018年末,实业上市公司共持有43家银行、9家证券公司、6家信托公司、2家期货公司、5家基金公司、16家财务公司、8家保险公司的股份。此外,有些地方热衷于建设各种名目的金融中心,大量批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产权交易中心等准金融机构,在一些地方准金融机构“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了病灶就要对症下药。

一是供给侧改革加减税降费并举,将落后产能去掉,将成本降低,提高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是银监部门加强对资金空转现象的监管,在监管指标和监管举措上对资管产品进行限制和管控;

三是降低存贷利率差,虽然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之差不大,但是银行实际放贷中会大幅提高实际利率,造成了较大的存贷款利差,侵蚀了实体企业本已很薄的利润率。降低存贷差,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业过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实体企业减负,提高他们的利润水平,从而让资金在金融业和实业达到一个平衡,才能使肌体和血液共生共荣,否则,都是虚假繁荣,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