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孤立的,而是有一种抱团取暖的趋势。一个城市的独自发展,总会显得单薄无力,再加上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合作发展才能取得共赢。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理念,一些沿海省份会采用省会城市加上海港城市的发展模式,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整个省份经济的发展。

这种双城发展的模式,在很多沿海省份都有体现,并且见证了沿海城市对于该省的经济支撑能力。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组合,有广州&深圳,福州&泉州,沈阳&大连,石家庄&唐山,以及我们今天要聊的城市,济南和青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双城模式固然很好,既弥补了省会城市不临海的缺陷,也可以使发展重心更加倾向沿海城市,但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这样的尴尬:省会城市在经济总量或者名气上不如双城里的另一个城市。我们都知道省会城市一般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或者交通的中心,但如果时间长了让大家产生一种省会城市不如另一座城市的错觉,这样岂不是非常尴尬?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别称“泉城”,小学课本上学的《趵突泉》就位于此地。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沿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说起青岛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甲午海战后,德国强占胶州湾,青岛沦为殖民地。1914年一站爆发后,日本取代德国,占领了青岛。作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青岛在列强占领的时期就储备好了发展潜力,后续迅猛的发展当然也就在意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济南是一座“尴尬”的省会城市呢?这得从近年来青岛的各项发展说起,因为在很多方面,青岛都逐渐抢了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主角光环。

据资料显示,山东的第一条地铁是在青岛开通的,而济南直到今年年初才开通了地铁。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而济南因为地铁建设缓慢,造成了地面交通非常拥堵,这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客观来说,济南不修地铁也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地理条件造就的。前面提到,济南有“泉城”的称号,所以谁也不想因为修建地铁影响了这些泉水,最后成为千古罪人,那建地铁这项决议就得谨慎实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理说修地铁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那济南应该在其他交通上扳回一局,但山东省的第一座4F级机场却落户于青岛的胶州市,也就是在建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预计在今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八大国际空港之一,可与上海的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媲美。所以在航空方面,济南也输了,作为省会城市,目前只有一座遥墙国际机场,并且也只是一座4E级的。

除了地铁和机场建设,青岛在经济发展总量上还是赶超济南的。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度青岛市的GDP总量为1.2万亿,稳居全省第一;而反观济南的,2018年GDP为7856.56亿元,两者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小编想说,经济总量的高低或者名气的大小只是我们判断一座城市的参考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一座城市的好坏是由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来评判的,幸福感强不强,城市环境好不好,这些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济南的文化底蕴或许超过青岛,青岛的国际化发展或许又更胜一筹。大家更喜欢哪座城市呢?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图片或数据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