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对城市管理发展带来的问题,万围科技给出了解决方案

城市管理——这是导致共享单车这门原本利民的生意,反而变成了其发展阻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政策正一步步收紧,但和专车市场不同,监管者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被动了利益的蛋糕,而是随意停放、自由流动的单车带来的隐患。由于不能及时的对已经投入城市的单车进行管理,共享单车正被冠上“城市垃圾”的名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共享自行车品牌已经多达30个,而其共计进入了全国 40 多个城市,投放总量超过了 235 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围科技嵌入式共享单车电子围栏

万围科技共享单车电子围栏

此前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将拥有50多万辆共享单车,但根据上海道路研究院的估算,上海最多可容纳约60万辆共享单车——这意味着很快上海市场将达到饱和、供大于求的状态。

在资本的助推下,攻城略地、抢占市场是共享单车平台们首先要做的,而供给过剩、随意停放、高损坏率、甚至交通事故,也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特聘教授徐小军表示,这是商业单车公司竞争必然会导致的结局,因为资本永远首先追求的是市场效率,而非市场责任。

“现在是资本暴利吹起来的,但之后能活下来的,必须是既兼顾市场效率又兼顾社会责任、公民伦理的公司。”徐小军说道。

在他看来,资本控制下的共享单车和城市管理和谐共处的破局在于——商业资本追求商业利益,公共组织承担社会责任,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政治经济学”,即,共享单车最终走向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模式。

政府如何监管、平台又如何配合,才能够最终让单车和城市和谐相处呢?一向被视为公共自行车运营典范的杭州,也开始了一次新的尝试。

广东的“共享单车”要如何和城市和谐共处?

东莞万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东莞市科技企业,为协助政府管控共享单车,专业提供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智慧城市”服务。

万围科技于2016年7月以团队形式研发共享单车项目,2017年4月小强单车投放运营,2017年5月启动电子围栏项目正式投入生产,2017年在东莞、浏阳、都江堰、雅安、玉林、晋城等15个城市投放运营,至今取得明显的管控效。

2018年八月,我们已在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实施共享单车智能管理方案,投放110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配合现场共享单车维护员管理电子围栏,利用智能电子围栏技术配合人工管理,实现共享单车有序停放。

我们先来看下,这种运营模式能否解决现有共享单车和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

1,有桩+电子围栏。有桩是城市自行车原有的模式,而电子围栏是通过物联网芯片发射信号覆盖技术,让共享单车只有停放在规定范围内,才可以关上车锁并结束计费。

万围科技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设计

1.站桩式电子围栏

采用电子围栏停车桩,配合图文宣传,具有较强的停车引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桩式电子围栏

站桩式共享单车电子围栏

2.立杆式电子围栏

采用立杆式电子围栏,结合停车指示牌,安装便捷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杆式电子围栏

3.嵌入式电子围栏

将电子围栏装置设置在地面,成本较低,节省公共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嵌入式电子围栏

嵌入式共享单车电子围栏

根据万围科技给出的解决方案,他们将会在城市中设立固定站点和站牌,用户既可以在自行车桩上进行取车、还车,也可以在车桩附近进行取用,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的停车区20米之外,50米范围之内禁止停放单车 。这解决了用户随意停放的问题,同时如果布点合理的话,也能实现共享单车的便利性。

以下五种情况视为摆放不合格

1,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内,单车倒地视为不合格。

2,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内,单车叠放堆积视为不合格。

3,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内,单车停放超出停车区范围停放视为不合格。

4,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内,不可停放故障车辆。

5,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内,停放过于密集,导致用户不可正常取车,视为不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

万围科技认为,这是目前共享单车向城市管理妥协的最佳方式,之后的共享单车平台也很有可能采取这种方式来进行管理,而事实上是,为了配合政府,摩拜、ofo等已经在某些地区进行划点停放了。

备注: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20米之外,50米范围之内禁止停放单车。

1,若电子围栏区域内的单车超出可停放数量,须做到立即通知共享单车运营商并及时协助其回收其单车。

2,及时通知其他共享单车运营商到现场清理回收停放于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停车区50米以外的所有单车。

3,通过共享单车管理APP及时上报每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站点的单车停放情况,及时反馈。

4,引导、鼓励骑行用户停放到电子围栏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