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夜读荐书,我们将和您分享夜读嘉宾——歌华中奥集团总裁王奇推荐的《昭和十八年》。

《昭和十八年》是全勇先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昭和十八年》《恨事》《妹妹》《怪人怪命》《行刑者的冬天》等作品。他以坦然的写作姿态和从容不迫的叙述,给人以不忍释卷的阅读快意。

王奇推荐:

《昭和十八年》是我最近刚看完的一本书,我觉得每一篇的故事都写特别好。他写的东北的故事,每一篇都让人惊心动魄,作者全勇先也是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获得者。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小说了,难以置信的残酷和不可质疑的真实,让人不敢面对又无法拒绝。

——阎晶明

我知道人类的精神是高贵的,而表现这些高贵是痛苦的;有时候人类的精神又是卑贱的,而表现这些卑贱同样也是为了体现高贵。

——全勇先

《昭和十八年》

全勇先 著

作家出版社

关于作者

全勇先,男,1966年出生在佳木斯市,毕业于佳木斯市第二中学。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北大荒文工团创作员,《三江晚报》记者部主任,黑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成员。

现居北京,从事专业编剧工作,创作过多部电影电视剧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独身者》《霍尔瓦特大街》,中篇小说《妹妹》,短篇小说集《恨事》等。

2007年,担任谍战剧《雪狼》的编剧。2010年,担任都市情感剧《岁月》的编剧。2012年,担任编剧的谍战革命剧《悬崖》播出,他凭借该剧获得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奖。

《昭和十八年》也是全勇先的第一部小说作品集,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东北的方言俚语,但读起来却是那么妥帖,丝毫没有刻意追求文化印记和独特风味的夸张。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到全勇先为什么他的故事那么钟爱以东北为背景?他回答道,东北人的生动和骨子里的幽默感,可以说是他文学的启蒙。这也造就了全勇先在讲述故事时的独特魅力。

全勇先:我是黑龙江人,在那块土地上出生并生活了三十年。黑龙江是个移民省份,满洲国的时候,受过俄罗斯和日本文化的浸淫。我相信这块冻土地上是出故事的,东北这个地方很独特。

东北人事实上有一些是闯关东的,流放的,犯了罪逃走的。建国后,又有十万转业官兵在这里屯垦戍边。他们骨子里有一种流浪汉和拓荒者的品质。闯关东的时候,好多人进了山海关就停下了脚步。只有最勇敢,最疯狂,最有梦想的人才会走到黑龙江边,在一个陌生国度的边境线上停下脚来。所以黑龙江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天性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一种亡命天涯的苍凉感和满不在乎的流寇气质。

我小的时候,爱和老人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东北人的生动和骨子里的幽默感,也可以说是我文学的启蒙。我熟悉这块土地,跟这块冻土有很深的情感。所以写发生在它上面的故事和人,顺理成章。

“如果要从《昭和十八年》小说集里选一篇推荐给读者,你会选择哪一篇?”,全勇先的选择是《妹妹》,这篇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八女投江”的故事为原型,曾刊登在2002年第一期的《十月》上。

全勇先:要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孩子,对作家来说是挺难的。不过硬要挑的话,我挑《妹妹》。它虽然没有《恨事》那么精巧,但是它更多的承载了情感。

在那个惊心动魄的英雄年代里,我关注的并不是历史上那位女英雄,而是一个兄长眼中朴素平凡的妹妹。这部小说集里,我写的一些人物都是史上有名。但我不喜欢那种空洞无物的概念化的东西。我更愿意把他们当成一个普通人来解读。

今天的《企业家夜读》荐书,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全勇先的小说集《昭和十八年》。

精彩书摘

我妹结婚一年多了,她的那间小屋一直都没有动,那是娘留着给她回来住的。这回她跟人跑了,我娘还是谁也不让动,屋里的东西全都按原样儿摆好。娘那么大岁数了,在外面干完了活,就回那小屋里老半天老半天坐着,一声没有,一动不动,谁喊也不动弹。

我当时心里恨我妹妹,心想你还当我面起誓什么天打五雷轰的,你就不怕将来遭报应?再一个你骗我这个当哥的,你心里也没这个当哥的啊。也恨那个狗男人吉乃臣。我那天喝完酒,到她那屋里一顿乱砸,把那画也给扯了,我说:“打今天起就当老郑家,没养活过这个孽种。”

那阵子我恨我小妹,小妹啊小妹,你也太狠了,跟了一个野男人跑了,家也不管了,爹妈也不认了,你让我们全家怎么在这悦来镇抬得起头来?后来,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妹一直没有消息。小日本投降了,东北光复了。全国解放以后,清算的时候孙汉耆总算没什么民愤,改造了一阵子就放回家去了。

现在都新社会了,我妹离家出走的事算不了什么了,她的做法还赶了时髦了呢。当初她要跟孙汉耆过下去,不就成汉奸家属了。我娘那时候身体就不行了,一天到晚坐在炕上,地都下不了。

应了那句从前的老话,叫“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我估摸老太太活不几年了,心里就只想着一件事,就是把我妹找回来。我娘苦了一辈子,心里放不下的就是我那不听话的小妹妹,我想娘死的时候怎么也得让她闭上眼睛啊。我就专门去了趟奉天找我妹妹。

这么些年过去了,我心里的火全都消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妹妹。她做得再不对,也是自己的亲妹妹啊。

那几天在奉天,我找了几个从前的桦川老乡,四处打听我妹的下落,可是听到的人都和我说,这奉天这么大,这么多年了,两个大活人上哪儿找去。走在道上的时候,我就想我妹就活在这个城市里呢,要是能碰上她该多好。

那些天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我妹妹,回来的时候,我在哈尔滨倒车,顺路就走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可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的事,就好像老天爷安排好了似的,我没想到我在这里能碰到我妹妹。那天我一进馆里,在最里头的一个角落里,冷不丁一下看到墙上挂的一张大照片,我妹妹被镶在一个大黑镜框里,笑眯眯地瞅着我呢。

我一下子想起她小时候和我藏猫猫时候的样子,她照片上那表情就好像是正从门后蹦出来,对我说:“哥呀,我在这儿呢。”当时我就哭了,我说:“这不是我妹妹吗?我妹妹怎么不叫香芝,不叫致民,怎么叫冷云了?”

那天我抱着照片就哭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以为我受了感动,还扶我坐下,给我倒水啥的。我跟他们说这照片上的人是我妹妹,叫郑致民,不叫冷云。

服务员给我倒杯水,说:“老乡,你认错人了。她叫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烈士。”我说:“你们听我说,我不是疯子,也不是精神病,这张照片我家里还有,是我妹在佳木斯师范念书的时候照的。”

一听我这样说,那几个解说员就把馆长给找来了。他们看我真不是精神病,啥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当晚就把我留住了。

几个月后,后来当了省长的陈雷专门接见了我,给我安排了城里的工作。他原来叫姜士元,是我妹在佳木斯念书时候的同学。还有他的夫人,当年的朝鲜姑娘李敏。他们见了我都掉了眼泪。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八女投江的冷云,就是我妹妹。

我妹在佳木斯上师范的时候就加入了地下党,那个马成林、小杰子,还有那帮子平时在一起的小青年,都是抗日的地下党。吉乃臣是他们后发展的党员。我妹和他,当时并没有上奉天,而是投奔东北抗日联军去了。

为了不连累家里,为了不暴露别的地下党,她和吉乃臣是按地下党的指示,以私奔的名义离开的。他们到了抗联第五军后才结婚,当时我妹妹化名冷云,吉乃臣化名周维仁,结婚两个月,吉乃臣就让鬼子给打死了。我妹妹后来生了个姑娘,三八年六月抗联西征的时候,托军部谢副官抱送给依兰土城子一位朝鲜族老乡家抚养。

后来,听说抗联的冯仲云将军在解放后到依兰前后找了三年,也没有找到。那年月兵荒马乱,那地方又受过鬼子大扫荡,一个刚生下来两个月的孩子,怎么好找得到呢?

我到过我妹牺牲的那条乌斯浑河,一看是条不太宽的小河岔子,我想我妹怎么能在这小河里淹死呢。后来那同志跟我讲说这“乌斯浑河”在满语里就是“凶猛暴烈之河”的意思。

你别看现在它不宽,可要是到了涨水的时候,它水深流急,上百米宽。我听他们给我讲那天的情景。

八女投江 (抗日时期8名女兵殉国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部分来源:新浪文化

在我们的生命中,会遇到很多好书,这些书或曾给过您生命的启示,或曾让您感受到美好,又或者让您获取知识、增长阅历,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您和那本书的故事。

阅读的价值

读书,获得更多的生命经验

慢下脚步,感受宁静和自由

诗歌就像给灵魂洗澡

心灵深处有风景

编辑|王 莹 焦 浩

监制|杨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