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没人走的一条路上为什么不长草?要知那时也不可能用混凝土

今天老龙要和朋友们说一说令人啧啧称奇的一条有二千多年历史的秦代道路。为什么一开头就用啧啧称奇这个语句呢?因为这条道路奇在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这条道路已经存在二千多年之久,二是二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在这条路上行走,三是这条道路上没有铺设混凝土,四是两千多年至今也没有长草。大家说仅凭以上四点能不能成为是一条奇路呢?答案一定是不用质疑地肯定。称奇之余,也许大家不禁会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呀?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妨一起去一看究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的是,这条路叫“秦直道”。秦直道又名直道,秦驰道之一,为秦朝修建的军事交通工程,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历时两年半。从咸阳(起点为现陕西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终点现内蒙古包头附近)。全部用黄土夯实,全长736公里。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命公子扶苏、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人修建。目前仅存的少量的秦直道在陕西、甘肃、内蒙境内,迄今已经达两千多年历史了。按照历史的记载上说,后来这条路随着秦朝的覆亡也荒废了,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走,与此伴随着的一个奇特现象是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长草,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老龙不得不提到咱们老祖先--古人的大智大慧了。上面也说到了在当时秦始(shi)皇将修建这条路的任务,交给了蒙恬和扶苏。接受任务后在开始规划道路的时候,他们进行了一番实地走访和细致勘察。访察结果发现这条路有一个必经之地,这个必经之地包含一段比较特殊的黄土壤地质。那么这个黄土有什么特点呢?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通常为浅黄或黄褐色,内部空隙较大,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黄土的土质肥沃,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在收集沿途很多人的主意或建议后,他们确定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的造路方案,造出了这一条千年不长草的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老龙给大家具体说一说他们到底采取了什么样办法,具体又是怎么做才到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那时候根本不可能出现用混凝土来造路的情况。其次,我们还要了解的一个问题是土路上能够长草,是因为有适宜长草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当然,气候环境依靠那时候人为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条件来根绝可能长草的条件。如果将原生态的土壤通过一定方法使之变成熟土,那么,便没有可能具备长草的条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