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电影院看《冈仁波齐》,想是冲着不错的评分去的,午后的点,影院观影的人并不寥寥,难得的竟然以中年老年居多。

观影的两个小时,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更没有笑声,一直到结束,静默,起立,走出影院,亦没有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叙述的平淡克制,类似纪录片原生态的记录,磕头、不停的磕头,没有渲染的仰角特写,远远地大全景,像冈仁波齐的神灵俯视众生。

片子的主角们,无论荆棘丛生、艰难险阻,一脸的淡然,没有苦痛、没有喜悦。同村的一群人,有帮年迈叔叔圆梦的,有自觉罪孽深重赎罪的屠夫,有为死去亡灵祈福的车祸肇事者。磕长头,等身长头,七步一磕,五体投地,周而复始,直至冈仁波齐山。两千里的路途,风雪、泥石流、河流、千难万险莫不能挡。

头上三尺有神灵,绝不会有人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拉车走过的路程一定会再返身回来不打折扣地重走一遍磕完,头磕破,鞋磨烂,经年一日,去往心中的神山。

朝圣的路上,孕妇生产,新生命诞生,孩子在父母祈福避灾的自我救赎中一点点长大。年老的身躯,来到向往的圣山脚下,被神灵召唤抚慰,终得圆满。

相形之下,一切都是无价值无意义,时间没有价值,物质没有价值,意识没有价值。没有人在意时间,没有人着急赶路,也没人在意得失,也许是无所谓得,亦无所谓失。出生、长大、年老、衰亡,朝圣路是一条人生路。平淡的生、寂静的死,没有狂喜,没有流泪,心里的安宁让人寂静而默然。

信仰,于他们而言,就是心无旁骛一往无前,与他人无涉,而在外人看来,不能理解的一定要嘲笑痴狂了。

有朋友让我好好说说宝玉,说了那么多红楼女儿,宝玉却是《红楼梦》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不敢轻易触碰,因为他实在太矛盾复杂,宝玉有神性,也有凡胎肉体不能免俗之种种,但毋庸置疑,他是一个真我的人。

他从不标榜自己的道德、文采、天才,也没有经世济民的男儿理想,只是一味沉醉于青春和女性,这让他呈现出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特质。他没有同行者,一路踽踽独行,比去往拉萨的朝圣者们更孤单寂寞。

宝玉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红楼梦》说这块玉是洪荒之初,女娲为补天炼就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之一,因为只多了这一块,就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但毕竟已经过锤炼,通了灵性,这彩石自恨无才补天,于是幻化入世,抱愧为人,这就有了贾宝玉。

无论是东方的女娲还是西方的上帝,当初创造男人都是用泥捏的。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通灵的他发现世间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男人为主体的泥淖世界,一个是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他努力站在泥淖世界的彼岸,保持玉的灵性与纯真。贾宝玉的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他看到了环绕在我们身边但我们看不见的诗意世界,看到一个比帝王将相干净得多的奴婢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碰翻了丫头手里的汤碗,汤泼在自己手上,却赶忙问丫头烫伤了哪里?疼不疼?在贾敬的丧礼上,他怕和尚们的臭气熏了尤二姐尤三姐,忙去挡在前面,面对平常最讨厌的浊臭男人,宁愿自己被熏臭。这不是活脱脱的中国版堂吉诃德吗?

按脂砚斋的话说:“宝玉是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 即便是无情之物、无情之人,宝玉都以痴情去体贴。宝玉会对星星月亮说话,对空中的燕子和地上的花草鱼儿说话,现在人该说“你是不是傻?”。

在他眼里,人也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君子小人之别。要说坏人,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真该算一个,对宝玉的嫉妒让他有一次故意推倒蜡烛油,想烫瞎宝玉的眼睛,没有得逞,但宝玉的脸被烫伤。即使下此毒手,宝玉还是宽恕原谅,为贾环遮掩罪责,嘱咐不要说出去。金刚经里说:“释迦摩尼面对歌利王用刀割自己的耳朵、鼻子、手足,却心无嗔怒”。能原谅一个凶手,还有什么是不能原谅、不能宽恕的呢?

宝玉这种慈悲情怀的背后,分明是佛性的基因。因此在他眼中,人更没有尊卑之分。晴雯逝去,他写出感天动地的《芙蓉女儿诔》,他没有贵族的特权意识,他是真正地贵族。作家刘再复说:“他在身为下贱的下等人身上发现心比天高的无尽之美,他向蕴藏于下等人心中的大真大善顶礼膜拜。他既不媚俗,也不媚雅,既有高精神,又有低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当然也不吃仕途经济、功成名就这一套,因此也不见容于家人社会。在世人眼中,他性情乖张,行为怪异,还时常犯痴病,疯疯癫癫。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可怜宝玉的路上,注定形只影单。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最终结局是痴于情,困于情,终至看破红尘弃家出走归于虚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藏朝圣者、贾宝玉都有一种自然天真之美,心怀慈悲,执拗起来没有一丝妥协,不折不扣,矢志不渝,哪怕被嘲笑为傻。人常说不忘初心,这像不像一面镜子?看着藏民宁静的脸,像西藏的天空,平和得一尘不染,于是对老子的一句话开始理解,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去自然本真才讲价值规范,失去价值规范才讲爱心教育,失去爱心教育才讲信用友谊,失去信用友谊才讲秩序自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若能回归本真,自然不需要满嘴仁义道德,信用规范,对陌生的世界和人能倾其所有、不利害得失,一切都依着本性自然发生,人和世界、人和自己一定能和合共处,面对这样的执着,于无声处,内心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