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这把冷兵器非常的重,以老马的力气单手是抡不起它的,这是一把古代的竹节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纹饰上看,装饰的是胡人脸,鞭的护手部位有四个角把着四个胡人脸,可见这鞭的历史。这把鞭的具体年代不太容易考证,根据马未都的考证最迟也该是金元时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人脸纹饰这把竹节鞭在马未都观复博物馆的兵器中是体量最大的,分量最足。以马未都的岁数和力量抡起来不足以完全操控和使用它。但是当年很多年轻的武士和将军是可以操纵它的,可以想象这个东西在击打的时候,由于它有棱状,可能会使敌人身上的骨头都折成多节。如果两军相战,骑在马上抡圆了一鞭子打在马背上,或者打在马腹,马都可以造成内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冷兵器时代,钝兵器的出现主要跟马的铠甲有关,秦汉时期出土的马俑大都是光着身子的,身上没有铠甲,证明马战不够激烈,那时候高跷马鞍和马镫都还没有发明。中国两晋南北朝以后,高跷马鞍和马镫的出现使马战变得日益激烈,这时候马的铠甲就开始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辽宁出土过辽代的马的一副铠甲,残重就达七八十斤,加上人身上的铠甲大概够一个人的分量,就换句话说一匹马身上骑着两个人。马身上骑着两个人带着那么厚的铠甲,战斗力显然是下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马由轻甲到重甲是一个过程,由重甲到后来的轻甲又是一个过程,这跟坦克发展一样,坦克就是轻型坦克向重型坦克发展,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又向轻型坦克发展,什么东西都有轮回。所以唐代的时候马又开始成为轻甲了,不再重视重甲的防护,在防护和进攻之间找出一个点。昭陵六骏中唐太宗的“拳毛騧(guā)”身上身中9箭,虽然身中9箭,依然可以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抡圆了往马身上给上这么一鞭,那马也就一命呜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