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幼儿妈妈谈教育

宝宝出生以后,不仅给整个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也成为了周围邻居们时常讨论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妈妈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经常跟邻居在一起聊一些关于宝宝成长的话题。有些比较热心的邻居,一碰到孩子,就会问“宝宝现在多大了?会开口说话吗?学会走路了吗?”等等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喜欢在一起聊关于“宝宝何时会走路”的话题。有人说:宝宝走路早晚跟智商有关系,如果到了一定年龄还不会走路,可能就是智力有问题,要尽快带宝宝去看医生。这话一说出来,很多家长都忧心忡忡。然而,这个时候却有儿科医生站出来辟谣,走路早晚跟智商无关!

通常情况下,宝宝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学习走路的阶段,他们会自己慢慢摸索,试着站立行走。但有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够在一岁之前学会走路,而那些能够提早学会走路的宝宝只有不到50%,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宝宝走路早晚跟智商无关,那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跟宝宝自身的腿部肌肉有关。我们知道宝宝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腿部的肌肉会慢慢发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宝宝可能就会自己站立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早日会学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跟宝宝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宝宝的性格很早就形成了,只是家长们可能没太注意。一般来说,性子比较急躁的宝宝会有些“坐不住”,因为他们更喜欢运动,想尝试更多新鲜的事物。而性格比较温顺的宝宝,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走路也会稍晚一些。

最后,跟宝宝的平衡感有关。大家都清楚,我们走路的时候是需要掌握整个身体的平衡的,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平衡感,学走路自然也会更快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宝宝走路早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关键还是要看宝宝自身的身体素质,如果宝宝的腿部力量比较弱,家长就不要急着让孩子学走路,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腿部发育,甚至会变成O型腿,我想这是所有家长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宝宝学走路也是有规律的,家长们可急不得,毕竟宝宝健康才是首要的,各位家长要好好记得这一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