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软件巨头、数据库产品供应商,甲骨文突然在中国大举裁员。

这次裁员,甲骨文在中国有研发中心的城市均有涉及,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大连等。

并且,主要裁的是研发中心人员,首批将裁员约900余人,其中超过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整个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可能都要关闭。

事实上,今年三月份,甲骨文在加州的公司,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裁员,被裁的多是软件开发工程师。

同时甲骨文也在招聘新的工程师,而新招进来的,多是云服务领域的研发工程师。

此次甲骨文裁员,是出于战略转型的目的,对公司人员,尤其是研发人员进行调整,也是在所难免的。

甲骨文并不是经营出现了困难,而是面对云服务的大趋势,选择了拥抱未来的新技术,甲骨文老研发人员被裁的同时,微软和亚马逊许多技术人员被高薪挖到了甲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部分年轻人渴望坐在写字楼里面,吹着空调,对着电脑工作(当码农、做设计等等)。

本质上,跟三十年前,父辈们在机械厂、纺织厂上班,没有区别。

说白了,都是靠手艺(技术)吃饭。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孕育了我们浓厚的手艺思想。

如果是农民,就要成为一个既勤奋,又有经验的种地达人,无论时代变迁,或者四处迁移,都可以迅速在土地上种出粮食,保证不会饿肚子。

如果是手艺人,当个裁缝、理发师、厨子。那从学徒做起,慢慢成为老师傅,即使走南闯北,不管到哪里,保证都有一口饭吃。

农耕时代的,学门手艺可以延续很多年,工业化时代的一门手艺,也可以至少延续一代人的时间。

而现在学一门手艺,存活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

十五年前,我们还在感叹柯达的衰落,十年前,诺基亚也跌下神坛,现在轮到了甲骨文。

甲骨文未必会在云技术的冲击下,走向衰落,它也许会像微软一样,迎来第二个高峰。

但在甲骨文老的数据库业务下,做了多年技术的研发人员,将会无处安身。

就像一个出色的塞班工程师,很难在安卓和iOS平分天下的技术领域找到工作一样。

许多人会想当然地说,你可以学啊!

这种切换技术领域的难度,对于许多人说,就像职业运动员切换比赛项目一样困难。

就算有的技术人员,对重新开始学习一门新技术,进入一个新领域很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国内职场,还有一个无情的35岁定律的存在。

公司的HR不会招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放到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中间,干一样的活儿,拿一样的工资。

这个中年人即使愿意做这份工作,但很可能始终融入不到团体氛围中,不会有好结果。

况且,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可能面临的情况是,人家四年科班学习,年轻精力旺盛,生龙活虎,而你却是从零开始,精力下降的中年人。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每个人一辈子都要换两到三份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因为我们技术迭代的速度太快了。

但是,每次的更新迭代,都会无情地抛弃一大批,滞留在上一代技术里的人。

汽车虽然取代了马车,但汽车行业创造了更多的产业工人的就业岗位,创造了远比马车夫多的司机的职位。

与此同时,一个年迈的优秀的马车夫,重新开始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或者汽车制造技术,有可能都会显得既笨拙又与这个工作格格不入。

如果你是老板,你的选择肯定是培养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新技术虽然创造出了更多的新岗位,但是这些新岗位与大部分老岗位的技术人员无关。

就像大多数甲骨文被裁的软件工程师,很难去亚马逊或者微软,做一名云服务工程师一样。

于是,这些人发现,自己过去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失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失效,比奋斗失效来得更加惨烈,更加让你怀疑人生。

因为奋斗哲学失效,只不过是你无法阶层跃迁了,一技之长的失效,意味着,你明天可能就没饭吃了。

即使你所依赖的一技之长没有失效,甚至还是一片蓝海,也有可能会因为公司政策调整的原因被遗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在做战略调整时,先倒霉的永远是研发人员,因为销售只是换了个东西卖,财务人力行政等职能部门的人员,还是干着和从前一样的工作,高管还是做管理。

只有研发人员因为业务领域不同了,而显得格格不入,既没有相应的技术,也没有新业务领域的产品经验,于是只能选择离开。

这些业务转换,对应的技术人员都有大量的可迁移的技术和经验,使得他们依然有能力和优势留在行业里。

而现在的业务调整,往往是颠覆性的。

这就注定了,一家公司为了效率和成本,只能选择彻底更换研发人员。

毕竟没有几家公司有耐心,等一批四十几岁的塞班工程师,重新学习好了安卓开发技术,然后再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当中。

任何一门当下很热的技术,都会面临一种轮回,那就是,最热的技术一定会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最终被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可怕的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的高科技公司,都在推行996工作制。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你想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在这种技术迭代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把自己青春all in在老技术上的研发人员的命运。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下面,他们被碾压过,然后被遗忘,就像从来都没有来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