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时期的河北道

今天的河北省,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河北。“河北”作为历史地理学上一个名词,产生于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因山川形势之便,将帝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道”。到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将十道拆分为十五道。无论十道还是十五道,河北道均在其中,河北道也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时期河北道南部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境在河水(今黄河)之北,故名,东至海,南临于河,西到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都护府。为今河南黄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一看唐代地图,便可一清二楚,河南道和河北道以河水为界,河北道所辖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水(黄河旧称)以北的广大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时期的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到宋朝时,道为路取代,有宣抚使或转运使之职,亦不常设。宋先与辽对峙,后与金对峙,国土面积大大逊于唐。北宋时河北路的管辖面积亦大大缩减。今河北省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庆源府(赵县)四府。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

金代时完颜亮定都于燕(今北京市)改置中都等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管辖面积又趋于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朝时的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金朝之后,元明清数百年间,河北未再作行政区划用词,但其在唐宋时期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内涵,一直为后世所传承,亦常为今天的河北人所乐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的直隶省以地在黄河以北的原因,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河北作为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