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体现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园林艺术,集宫廷建筑的华美、江南水乡的婉约和欧式风格的精致于一身,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誉之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只可惜清朝末期朝廷腐朽无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付之一炬,只剩下遗址。现代人为其惋惜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子》中有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那一句我们熟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笔者要说的不重建圆明园的原因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如今的世界总体处在一个和平年代,而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跻身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军事、科技都有了质一般的飞跃。不过正所谓是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十九世纪的那段被侵略的历史,带着无数中华子女的血与泪,用沉痛的教训告诉后世子孙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变得强大,别人才会尊重你。而圆明园满目疮痍的遗址便是在用沉默却不容忽视的方式,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每每看见或是想起,都能够回忆起那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更加奋发向上,正如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虽然所处太平年代,但我们要铭记历史,培养忧患意识,国家才能长盛不衰,这便是不重新修建圆明园的主要原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其园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瑰宝,更不用提原先里面的那些奇珍异宝了,而这些奇珍异宝在那时被劫掠一空,大多流落在国外。其中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兽首如今也仅有八尊回归了中国,其余四尊仍是下落不明,所以说圆明园里面的奇珍异宝具有不可复制性,就算是重建了圆明园,里面的奇珍异宝也不可能一五一十的还原,也就是说即便重建圆明园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圆明园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留下遗迹当做历史教训,教育后来人。

再有一点就是,想要重建圆明园的话,其规模之大和园林特色等等因素决定了重建的成本会极其高昂,是一笔十分庞大的的财政支出。若是重新修建圆明园难免要大兴土木,国家要投入大笔钱财不说,最重要的是即便重建了圆明园,也很难恢复原貌,并且原来的遗迹便会彻底消失了,而且新建的圆明园劳民伤财且实用价值不大,远不及遗迹来得有意义,这也是不重新修建圆明园的原因之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集古今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它的毁灭是全人类的损失,而它的遗址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正所谓是“少年强则中国强”新的一代人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更要铭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在未来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