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春秋时期历史其实有很多都是无法真正了解的,毕竟春秋战国期间实在是太乱也太复杂了,谁敢说史记所载就一定为真?今天要说的便是被一直诟病的赵国将领——赵括!说起赵括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关于他的成语-‘纸上谈兵’。但是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那么他随他父亲赵奢出征时曾献计一个月打败了以坚守著称的墨家又是怎么回事?长平一役虽说四十万大军全灭,但秦军的损失也不小,据说因此秦国只得修养将近二十年才得以再次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赵括的评价,可以看出赵奢对自己的儿子评价是极高的,不然也不会直言‘破赵军者必括也’。长平之战中留下了一个千古杀神——白起,同样也诞生了一个被诟病几千年的‘玩笑’——赵括。但是这应该真的怪赵括么?不能,怎么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一下长平之战这个时候换将的背景,首先换将是大事,赵王就算再独断,也不可能不和大臣们商议,而商议的结果就是除了廉颇不同意外,其他人都还比较赞同换赵括,当时赵王还特地问过乐毅,此时乐毅已经回到了赵国,也比较了解赵国的将领,乐毅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赵括是知兵的,并非一般酒囊饭袋的武将。再者赵括是跟随赵奢打过仗的,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赵奢一直不太愿意将赵括推到主将的位置,为何?因为赵奢其实很明白,自己儿子是有能力的,但是因为过早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所谓年少轻狂,过高的荣誉会让年轻人骄傲,与其这样不如慢慢打磨,琢出美玉。当然,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奢已经不在了,没有了赵奢的压制,赵括自然就出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赵括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统帅能力也很强。长平之战双方兵力达到八十万,赵括被围后,赵军一直在突围,并没有显现出混乱的迹象。要知道,当时的赵军已经断粮四十余天,还能有条有序的突围,没有成为乱军,足以说明整个赵军上下对赵括的认同,对于赵括统帅能力的认同。

只是很可惜,赵括遇上的是白起,白起依托强大的秦国打败了赵括,最终笑到了最后,但是就赵括而言,并非“纸上谈兵”之人。所以,历史对于赵括的评价确实是有所偏颇的,赵括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么赵王也不会将赵国的命运交到他的手里,赵国的其他将领也不会任由其胡来。之所以会说赵括“纸上谈兵”,只是因为遇见了更加厉害的白起,亦或是命运使然,让赵括成为了背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