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12月2日晚,随着汽笛长鸣,一艘英国“特拉万科尔”号邮船从上海吴淞港口缓缓开出来,前往英国。

邮船上有一个清朝官员,他叫郭嵩焘。郭嵩焘奉命率领30余名随员前往英国,一是为云南“马嘉理案”向英国政府道歉,二是觐见英国女王递交国书后,充任中国驻英公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船经过香港时,在香港停留一天。于是,郭嵩焘就来到岸上,拜访了香港总督坚尼地。

这不是郭嵩焘第一次来到香港。早在1863年,郭嵩焘任职广东巡抚时,就曾经来过香港。那时候,香港开发未久,没有给郭嵩焘留下很深的印象。可是,13年过去,郭嵩焘感觉香港的变化太大了,俨然一座大都市:“十数年间,街衢纵横,楼阁相望,遂成西洋一大都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郭嵩焘与香港总督坚尼地交谈时,了解到有关香港教育的情况,便对香港教育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按照计划,第二天邮轮就要离港。可是,由于当天晚上,另一只英商船只进港时,将郭嵩焘所乘坐的邮轮撞坏了,需要进行修理。于是,郭嵩焘等人就不得不又在香港滞留了一天。

郭嵩焘想起头天香港总督坚尼地还提到西方司法情况,“务在公平,无所歧视”,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此间监牢收系各国人民之有罪者,亦一体视之。”这引起了郭嵩焘强烈的兴趣。郭嵩焘做过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对肃顺屡兴大狱、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因此,很想了解香港监狱的实际情况,便询问是否能去看看香港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总督坚尼地欣然同意了。

随后,郭嵩焘在英国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一家香港监狱。后来,他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香港监狱的情况:“其监牢设正副监督。至,则副监督达摩森导以入。屋凡三层。罪犯重者在上层。下层一人一房,三层三人一房,禁锢者扃其门。每屋一区,或自为一行,或相对两行。皆设铁栅扃钥(锁)之。房设小木榻当中,如人数。衾褥、毡毯、巾帚、盘盂毕具。日叠衾毯榻上,整齐如一,不如式者减其食。”

郭嵩焘注意到,香港监狱所收犯人,以中国人最多,其余还有西洋人、吕宋(菲律宾)及印度人:“所收系,有西洋人,有吕宋及印度人,通计三十余名,而中国至四百七十四人。当日犯赌博者又四十人,另有罚款二百元至四五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香港居民共有13余万户,西洋人有6000余户。

犯人的生活情况怎么样呢?郭嵩焘记录为:“人日两食,饭一盂,小鱼四头。收系久者,肉食,饭亦精。别有又囚一处,皆人一房。”“牢外设浴室一,人日一就浴。”

这就是说,犯人一天吃两顿饭,有鱼有肉,伙食不算太差。香港气温较高,犯人必须每天洗澡,所以在监狱里设置了浴室。看来监狱的卫生条件不算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嵩焘等人牢房内部参观时,监狱副监督命令犯人向参观者敬礼,犯人立即起立,排队整齐,统一行礼,很是壮观。

郭嵩焘还注意到,监狱中竟然设立了教堂和医院:“中设礼拜堂一,七日礼拜,囚人环立听讲。病馆一,以处病者,一医士掌之。”此外,监狱还有收敛因病死去犯人的场所,由于场所使用酒精、松香等消毒除味,所以没有秽恶之气,甚至气味清新,让人忘记这是收容犯人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见闻,在清朝的监狱里,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参考资料:《郭嵩焘使英首途香港见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