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新石器时期,就诞生了最古老的乐器——骨笛,之后逐步发展,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笛子。在汉以前,笛子大多指的是竖吹笛,到秦汉以后,笛子才成了竖吹的萧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笛子,在古代被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如《乐书》中记载笛子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也因为如此,在古代宫廷雅乐中,笛子都有明显突出的位置。在诗词歌赋中,笛子也是重要的题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这是李白听到胡人吹笛后写的诗句;刘长卿《听笛声》:“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表达了他的离别愁绪;杜甫也有《吹笛》:“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句”。在古诗词中,诗人因为听到笛声而生别情的事常有发生,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就有这种意境。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天近黄昏,山色清幽,江声寂静,我卷起帘子,等待月亮从东方渐渐升起。这个时候江边并排停泊的两只船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好像在向老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丰六年(1083),黄庭坚在太和县任上,他的朋友李和甫给他写了一封信,于是黄庭坚写了两首绝句作为回信,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诗的第一二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秋江晚景图,清幽的山声、寂静的江声,还有卷帘等待明月升起,这样的情景最容易使人产生怀念之情了。在这个时候,原本停靠在岸边两只船,却突然传来了笛声,似乎在向老朋友诉说离别之情。这种的场景,更让黄庭坚沉浸在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中。

杜甫有诗“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杜甫和友人在湖边月下共饮,黄庭坚取“相与清”之意,来反衬自己的月下江边思念友人的孤寂。欧阳修词中有一句名句“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描绘的是一位登楼倚阑,思念情人的妇人形象,黄庭坚直接用“待得月华生”,来表现自己怀念友人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两句是因笛声而生别情,在唐诗中,就有许多诗歌是如此产生的,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李益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关于笛声意象还有不少,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宫廷雅乐和诗歌中的意象,在故人追悼亡友时,也会有悠扬的笛声响起。这里有一个典故,那就是“向秀闻笛”,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和嵇康关系很好,他们意气相投,都反对司马家族的专权,不肯做官。后来司马昭杀了嵇康,向秀被迫出来做官,路过山阳嵇康故居时,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清越响亮,向秀听到后,想起了嵇康,顿感悲伤,于是写了一篇《思旧赋》,后来,“邻笛”、“山阳笛”就多用来怀旧哀伤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