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始于司马炎,共持续了52个春秋。它的建立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创立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为它奠定基石的则是他的祖父司马懿,当时正是曹魏的巅峰的时段。据说司马的氏族是祝融的后裔,他们原本并不姓司马。在祝融之后,他们开始担任夏官,并一直都是这个官位。夏官在周朝之前负责军事和军赋。后来这个称谓变成了司马。它的担任者司马家族被当权人授予了司马这一姓氏。司马家从这以后就一直用司马作为自己的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朝末期,所有起义和反叛势力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一番战斗后,赵国的司马印联合其他人,击毁了秦朝。秦灭亡后,司马印成为了殷王,占据了河内。从此,司马族人聚集在河内。司马印的第八代传人司马钧是汉代的将军。司马家的后人在朝廷做官的有不少人。

而司马懿可以说是非常有名了,算得上是众所周知的了。他年轻时“聪明儒学,洽闻渊博”,是河内的大学问家,其还因勤勉职责而闻名。在东汉末期,黄巾党起义引起了朝廷的巨大混乱。他常常为这个感到担忧。当时的南阳太守杨俊偶尔与他有接触,他认定他是个特别的人,并且是能有所成就的人。而尚书崔琰跟司马郎聊天时也说,他的弟弟以后是干大事的,因为他有着一般地有决断性,思想还极为独特,而这些都不是普通的人可以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司马懿自己的出身不错的缘故,他不喜欢甚至是看不起出生于身份低微的家庭的曹操,并以风痹之病为借口避免成为他官员。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挟持了当时的皇帝,真正掌握了大权。他掌权后,做了许多治国的措施,譬如治国方面他重人才,也有慧眼。当然这举措是那时他需要人才来帮助他是分不开的。此时,他再一次想到了司马懿。这次他没有再让他有借口,把他找到了丞相府做掾司。之后,他先后成为了黄门侍郎、主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知道在别人手下做事是需要万分小心的,所以他做事情都是很谨慎的。但无论他再怎么谨言慎行,都难逃被怀疑的命运。

建安二十四年,东吴的孙权向曹操归降称臣,并鼓动其做个有名也有实的皇帝。然而曹操的官僚,大多是汉代的旧臣子,对于新朝廷的另立的,他们都是不那么愿意的,乃至是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他再想成为皇帝,也是不可能有坚定的决心的,是会犹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会揣测别人的心理是司马懿的一大过人之处,他很快就看出了曹操的想法。于是他对曹操说:“汉朝是一定会结束的,它需要新一代的人去统治,你就是最适合的人了,这是上天都同意的事情。”不得不说,这句话完完全全说到了曹操的内心深处去。从此,司马懿就在朝廷稳住了脚。同时,他和曹丕关系不错。于是乎每当有什么重大的策略或谋划时,他都会被要求参加进行议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是曹魏时期的重要的臣子,对它的建立与发展都功不可没。他受到了曹丕的重视。因为被看重,被信任,让他的权势越来越重。当然他随着其权势变大,他也被各方怀疑过。为此,司马大人想尽办法去回避,甚至为此不惜装疯卖傻。幸运的是,他最终顺利解决了各种难题,一一度过了所有的难关,为西晋的建立奠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