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本是《宋江三十六人赞》里的人物,号称铁天王,表现并不突出。不过到了《水浒传》里面,在前期作者把他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最后却又安排一个半途身死,排除在一百零八好汉之外,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

?自打上了梁山,林冲杀了王伦,晁盖就成为梁山老大。这个阶段梁山发展的怎样呢,晁盖一伙吴用公孙胜三阮刘唐白胜八人,梁山本来有林冲杜迁宋万朱贵四个,除此之外,梁山再无添丁。而宋江自打杀了阎婆惜,一路走来,捎带的相遇的投奔的好汉有多少呢,有花荣秦明戴宗张顺等等一堆人包括他自己有二十八人之多。也就是说,晁盖在梁山经营也有段日子,人员一个没加,宋江只不过发配跑跑路,就带来了二十八位头领,梁山一下子壮大了两倍还多。这个时候,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威望名声,宋江已经超过了晁盖。只不过在这之前,宋江就拜晁盖为大哥,所以不好去坐老大位子,但是梁山上谁的势大,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宋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时候,脑子最活络的吴用,也是原来梁山的二号人物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自己要想发达,必须跟对人啊,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宋江怀抱。这样一来,晁盖一伙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公孙胜虽然厉害,但是闲云野鹤一般,不站队不出力。其他刘唐三阮之辈不值一提,而元老派的林冲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既无心也无能力为晁盖现身。而晁盖自己呢,也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他完全无法扭转这个局面,宋江来了不久,他就只能做空壳司令了。

这个时候,谁是梁山真正的老大就已经定型了,晁盖要想掌握实权那就要打,靠着对外扩张打出自己的班底和兵马来。不过,老练的宋江没有给他机会,每每出战,宋江都会说哥哥你是梁山首领,要坐镇中心不可妄动啊,打打杀杀这些粗活就交给我来吧。说实话,宋江这些话还真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一般老大都是坐镇大本营的,就像皇帝,都是手下将军打仗,除非特殊情况,谁去御驾亲征啊。就这样,晁盖几乎就成了一个摆设,大家表面上都叫他大哥,实际上已经没什么人拿他当回事了。最典型的例子打祝家庄的时候,捉了扈三娘,宋江直接就给送自己家去了,底下兄弟都议论说这是宋大哥给自己找的压寨夫人呢,没人去想梁山的老大晁盖。后来,宋江也是问都没问晁盖,自作主张把扈三娘许配给了王英。作为战斗中最大的战利品女人,宋江都不去过问一下大哥,实际上是真的不把晁盖放眼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整个梁山上,就是这么一个局面,晁盖越来越边缘化,类似于透明人。这样的晁盖,他的意见和意愿还重要吗。可以想象一下,就算晁盖没有冲动下山,没有死,那么宋江依然会按照他的意愿去做事,去招揽兄弟,最后还是一样会招安。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看晁盖这个人,他上梁山以后,最大的一个主张就是仁义,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弱点。在之前王伦当老大的时候,梁山的宗旨就是抢杀,比如山下的朱贵见到落单的客人,就会把人杀了,肥油点灯精肉做干。当时王伦为了刁难林冲,就让他下山杀个人做投名状,可以说这时期的梁山视人命如草芥。晁盖上山以后,他就做了新规定,主要就抢劫为生,除非对方拼命反抗,否则能不伤人性命就不伤人。后来梁山一伙下山,李逵杀性大起,滥杀无辜,晁盖大声呼喊别误伤百姓。可以说,比起其他好汉来,晁盖的确要正直善良的多,但是呢,自打宋江上山以后,晁盖这个仁义主张就大打折扣,宋江是以山头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要尽可能扩大规模,这个过程中死点人没啥大不了,比如那李逵杀了多少无辜良善,如果按照晁盖规矩,早就死八百回了,结果在宋江庇护下啥事没有。也就是说,晁盖最大的指导思想,在宋江来了以后就被废掉了。

而且晁盖为人,正统而死板,不知道拉拢人心。杨雄石秀要投奔梁山,说起自己同伙时迁因为偷鸡被祝家庄捉住,晁盖立马大怒,要把杨雄石秀杀掉,因为他觉得这个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辱没了好汉名声。其实讲起来,他们是强盗,人家是小偷,都是差不多的人,何必鄙视人家。结果还是宋江三言两语给杨雄他们解围,直接做了好人。晁盖白白丧失了一个拉拢人心的机会。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一下,梁山上下包括晁盖自己,有一个人是百分百坚决反对招安的吗,根本没有。提招安的时候,晁盖已死,鲁智深武松反对声音最大,甚至鲁智深嚷嚷着要散伙,但是基本没什么人响应。后来宋江三言两语就说服了他们,以后不管是征辽还是打方腊,鲁智深都没少出力。如果他真的是死硬分子,那应该直接离开或反抗啊,可惜并没有。

那么晁盖如何呢,晁盖的确没有想着主动去招安或者博取功名,但是如果宋江他们要招安,他也没有办法坚决的表示反对。而且就凭借晁盖智商和宋江吴用等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他们一定可以说服晁盖接受招安的结果。

实际上,晁盖如果按兵不动,他就一直做这个空壳老大也没什么不好的。宋江是个讲究名声的人,只要晁盖不忤逆他,他绝对不会撕破脸拉他下来。到时候宋江在外面冲锋陷阵,晁盖坐享其成,就算没有实权,也可以逍遥快活下去,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