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早期是荷花的别称,也就是水芙蓉。后来多指木芙蓉。因为两者除了生长地之外,其他方面十分相似,所以木芙蓉又叫木莲。芙蓉花色鲜艳,姿容秀丽,很早就作为观赏花卉。而且,芙蓉花自然淡雅,不加修饰,而别有一番味道,也经常被喻为美女的化身。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因此,关于芙蓉花,自然也有很多的诗词流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5首最优美的芙蓉花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木芙蓉》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芙蓉花花期很长。最早的农历三月就可开放,一直持续到秋天。这首诗用桃李和芙蓉作比较。桃李虽然也很好看,但是花期较短,只能任由东风凋敝它。由此突出了芙蓉花傲霜的品质,以及不随东风摇摆的性格。细品来,还是很有哲理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和陈述古拒霜花》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这是苏轼的一首和诗。陈述古,就是北宋名臣陈襄,也是苏轼的推荐人。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也被贬杭州。苏轼当时也自请外放杭州。两人关系非常好,经常有诗词唱和,也经常一起结伴游玩。这一次,两人在杭州中和堂监考,同时赏芙蓉花。陈襄写了一首《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千林寒叶正疏黄,

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

此心应不畏秋霜。

陈襄诗的意思就是,树林中的叶子都已经发黄了,只有芙蓉花还在盛开。它根本就不畏惧霜寒,随随便便就能开个三百朵。从而表达了作者不屈服于政治压力的决心。苏轼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和了这首诗。但是,其后两句比原诗更有意思。苏轼告诉陈襄说,芙蓉拒霜是不假,但只说它拒霜似乎还不够。细细想来,应该是它最适合秋霜吧。从“拒”字,到“宜”字,升华了芙蓉的战斗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游东湖黄处士园林》唐刘威

偶向东湖更向东,

数声鸡犬翠微中。

遥知杨柳是门处,

似隔芙蓉无路通。

樵客出来山带雨,

渔舟过去水生风。

物情多与闲相称,

所恨求安计不同。

这首诗是一首以景喻情的诗。作者到东湖黄处士的园林去游玩,景色很优美。园林在东湖更东面,一片翠绿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虽然知道杨柳之处就是园林的门口,但前面是一片芙蓉花丛,似乎掩映了大门,找不到出路。这就如同作者由此体会到,樵夫打完柴,就下起了雨;渔夫打过渔,水面才生起了风。这些都是因为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发现这些规律,需要闲情雅致。就如同自己来游玩一样,平时没有闲暇游玩,乍来一次,就摸不到门道。这与樵夫渔舟的道理是一样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木芙蓉诗》宋周必大

花如人面映秋波,

拒傲清霜色更和。

能共余容争几许,

得人轻处只缘多。

这是为芙蓉打抱不平的一首诗。芙蓉如面,非常漂亮。而且因为抗拒风霜,品质更为高洁。但是却难以与余容争艳。余容就是芍药。为什么人们喜欢芍药而轻视芙蓉呢?因为芙蓉容易生长,花开的太多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再好的东西,多了也没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潭畔芙蓉》宋浣花女

芙蓉花发满江红,

尽道芙蓉胜妾容。

昨日妾从堤上过,

如何人不看芙蓉。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首诗,而且是一位小才女写的。芙蓉开花了,一片红艳。人们都说,花比人好看。可是,昨天我从岸上过,为什么人们不看芙蓉花,反而都盯着我看呢?是不是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