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普通话——雅言比如辞书之祖《尔雅》,其中的“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相当于古代的普通话,所以古代不是没有普通话,而只是称为雅言而已。

除了《尔雅》,为了规范正确的语音,古人还将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成书,取名《韵书》,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只可惜由于王朝更迭,战火肆虐,这两书都已经失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唐代,唐代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从这段来看,古代的字音其实要比现代的要复杂,要丰富,只可惜这些都只能推断,由于年代久远,古音究竟是何因,只能够任凭今人想象了。这也很是为何有人会说唐诗宋词,虽然能够传承至今,却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皇帝会见不会讲话的人么?在古代建立科举制度之前,想要当官只能靠人推荐,而拥有推荐权利的是那些豪门世家,所以想当官就要先去找门路。假设你讲着一口别人听不懂的方言,去投靠这些豪门世家,你觉得门房会为你通报么?所以想当官,先要学会把话说好,这是最近本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科举制度以后,大家开始上私塾,进学院,而如果你连老师的话都听不懂,或者回答老师提问时将这一口大家都听不懂的方言,这学习效果能好吗?即使你侥幸中了六合彩,来到了殿试,当皇帝亲自接见时,你一口皇帝挺不懂的方言,会让你过关么?岂不闹了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问题中的情况在古代是很难发生的。毕竟在古代,即使你当了官,也可能一辈子见不到皇帝,吃皇粮的好几万,但京官儿却只有几千人,即使这几千人,大部分一年能远远见一次就不错了,能够经常见到皇帝的大臣不会多于三位数,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人精,学个方言或者普通话,小儿科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