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大家都很熟悉。关于她的美貌,我们无缘得见,但她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的壮举,确实值得众人称赞。不过,民间老百姓对西施更多则是美貌的艳羡,对其精神品质却知之甚少。唐代诗人王维对西施也另有看法,这首《西施咏》便表达了诗人的审美观点。

《西施咏》

唐代: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容颜向来被天下人看重,美丽的西施又岂会长久卑微呢?早上还是越溪的浣纱女,晚上便成为吴国的宠妃。卑微时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时才发现她是天下少有的美人。使唤婢女来给她梳妆打扮,她自己也不用亲自动手穿衣裳。君王越宠爱,她便越娇媚。君王越怜爱她,便越发不辨是非。当年与她一同在越溪浣纱的伙伴们,再也不能与她同车归去。奉劝曾效仿她的邻居东施,光学人家皱眉,怎么能希望得到荣宠呢?

整首诗层层递进,前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西施显贵后与卑贱时,两种状态进行强烈对比。揭露世俗人眼中,西施是凭借自身美貌而获得荣华富贵的观念。借此来讽刺世俗眼光,人们只追逐那些耀眼光鲜的繁华,却从未关注过身边那些平凡普通的美好。好比当今社会风气,全民追星的狂热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四五句,更进一步描述了西施显贵后,成为吴国宠妃的娇纵奢靡生活。诗人似乎有些讥讽道,当年卑贱时,西施哪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只不过是一朝显贵后,才被众人追捧为世所罕见的美人罢了。成为宠妃的西施开始变得娇纵,生活奢靡无度。而这也正是世人所艳羡的。正如,当今社会追捧明星一样的效应,更多的人是羡慕明星光鲜的外表,奢靡的生活。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看清世俗后,内心充满了对世俗眼光的鄙夷和挖苦。那些曾经和西施一同浣纱的同伴们,如今境遇与西施相差十万八千里。纵然,有人想效仿西施,也不过是故作姿态,取悦于人罢了。终究不过是弄巧成拙,令人耻笑。西施的成功不全然在于美貌,而是以身报国的高尚品质,才得以让她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