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一如往常的波涛汹涌,然而失联足有一个多月的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却依然是要无音讯。尽管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可谁都明白,以潜艇在不受损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支持7天来看,“圣胡安”号上的44名艇员,应该是早已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了。

阿根廷海军方面已宣布停止了对 “圣胡安”号的搜救,但对此次潜艇事故原因的争论却仍然在继续。恐怕刚刚发现潜艇失联时,人们只是认为这是通信系统故障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才渐渐意识到“圣胡安”号可能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严重的机械故障,人员的错误操作都可能造成海底撞山等无法挽回的恶果。直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那一天“圣胡安”号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恐怕是所有潜艇兵们都不愿意碰到的。

大家都知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危险程度是远远高于水面舰艇的,各种复杂的突发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对潜艇造成威胁。海底断崖造成的突然“掉深”就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况。

所谓的海底断崖其实是由海水跃层造成的。如果海水跃层强度较小、上界深度较深、厚度较大、较持久稳定,则会大幅降低反潜声呐的作战效能,是十分有利于潜艇隐蔽活动的。可如果是海水上层密度高,下层密度小,潜艇一旦不小心进入到海水跃层,就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要知道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只有300米,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如果不能及时排水上浮,大多都逃不过被水压挤爆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虽并不常见,可一旦处置不当,艇毁人亡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1.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一个例子,这艘潜艇的排水量超过4000吨,装载有22枚核弹,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造价就高达5000万美元,潜深能够达到400米,但是却在1963年的深潜实验中遭遇海底断崖,瞬间掉入水深达到2600米的海底,远远超过了潜艇的最大潜深,强大的水压将潜艇压爆,潜艇断成6截,小碎片更是散落在数万平方米的海底。艇上的129人也全部遇难,22枚核弹也不知所踪。

长尾鲨号核潜艇正是在遭遇海底断崖的情况下,又不幸失去了动力,紧急排水装置也失效,因此才直接沉入深不见底的大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以色列海军“达卡尔”号潜艇

1967年的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也是因为此原因沉没的。当时载着69名官兵的达喀尔号潜艇正在从英国接舰返航途中,已经进入到地中海,但在中途不幸失踪,对于以色列来说,潜艇事小,但是艇上的69人才事关重大,为了给家属们一个交代,以色列从没有放弃过搜寻,前后时间跨度长达31年,耗费的资金高达数千万美元,直到1999年才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已经断为3截的“达卡尔”号残骸。

事后的调查报告认为,这艘潜艇在复杂的地中海海域遭遇到了海底断崖,加上以色列官兵对刚接手的潜艇操作并不熟悉,结果错过了上浮最佳的时间窗口。潜艇官兵们还没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就已经迅速沉入了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中国海军“372”艇

然而,潜艇遭遇海底断崖,也并非没有成功死里逃生的奇迹。而且值得骄傲的是,这项壮举还是由我们中国海军的潜艇兵们创造的!恐怕自二战以来,遭遇海底断崖能自救成功的,也就只有我们的372艇。

2014年的某天,我海军372艇上的官兵们经历他们终生难忘的“生死三分钟”。 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372艇正在数百米深的大洋中潜航,却突然遭遇了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失去浮力的潜艇急速掉向数千米深的海底。372艇的主电机舱管道突然破裂,大量的海水喷涌而入。

危急时刻,全艇官兵开始了近乎条件反射式的应急处理。3分钟内,他们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关闭了近百个阀门开关,操作了数十种设备仪表,最终排除了险情,顺利上浮。

潜艇兵们的壮举值得钦佩,然而打仗的本领,往往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更何况,任何国家的潜艇使用经验和海洋环境参数,往往都是所在国靠无数次测量侦察,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得到。绝不会轻易示人,也绝不会与人分享,哪怕是亲爹也不行。

显然,像阿根廷这样顶多只能算是三流的海军,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