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常建的《戏题湖上》,湖上老人坐矶头

说到唐诗宋词,想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从小到大,大家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词,最有名的诗词大家就是李白、苏轼等等,接下来笔者跟大家介绍的是常建,唐朝诗人。他长期在长安游历,在开元十五年考中进士,天宝年被封为盱眙尉,到后来他隐居在鄂渚。常建的一生可谓是沉沦失意,交往的朋友没有什么身份显贵的,与王昌龄相酬于文字上。

常建的诗可以用意境清迥,语言精练来形容,他在艺术上还有自己独特的造诣。殷璠曾经评论常建的诗就如同初发通庄,确有需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追寻。只有在百里之外,才能找到大道。笔者跟大家分享一首他的《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有一位老人独自坐在矶头上面水调,湖中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真可谓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渺,哪一条鱼会上钩谁会知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说的是湖滨到处都开满了桃花,每一朵桃花映射在湖水当中。微风吹动桃花,花的影子也在随着它微微晃动,湖水也在不停地流动着。接着我们来看下一句,竹竿既柔软又细长,春风吹来,风不大,但竹竿却在随着风摆动着。湖中起了很多波浪,真实浩渺无际。

诗人给我们描绘出的整个画面,从远到近,可谓是色彩纷呈,生动又逼真,水在流动着,桃花、花的影子、竹竿和湖泊也都随着春风不停晃动。一直静止的仅有两者,第一是垂钓的老人,他正襟危坐,可以用不慌不忙来形容,正在耐心地等候鱼儿上钩。第二个是水中的鱼儿,偏偏不咬钩,真叫人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哑然失笑。湖边的人似乎心中很纳闷,这样垂钓怎么可能会有鱼上钩呢?鱼哪会这么傻。但是细想一会儿有觉得,看老人那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似乎是在体验垂钓的乐趣,并不在意鱼是否会上钩。

常建的诗主要以田园和山水为题材,他的风格接近孟派,尤其善于使用简洁干练的笔触,表达出自己清静幽邃的深远意境。而且,这类古诗通常会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的情怀。但现实上呢?他或许并没有恋情,他对爱情有所期盼,当然还有一些埋怨,这样的感情在边塞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所收集到的所有常建的作品一共有五十七首,虽然数量比较少,但他能够和王、孟并肩。常建作品的题材相对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边塞诗十分优秀,但大部分有名的作品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无法知道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从古至今都一直是一个谜团。比如《唐诗三百首新注》中没有写常建的籍贯,《全唐诗》里面也没有提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才子传》倒是指明了,说常建是长安人,但大家要清楚,这本书是一本小说,并不是史书,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作者编出来的,并不可信。傅璇琮对《唐才子传》做了解释,说常建是长安人这一说法并不确定,他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只能根据目前的史料来判断,初步确定,可信度还是不够。

到了2006年,在河北一座文物局收集来的文物中,有一块石碑,专家发现,这是常建后人的墓志铭。墓志铭上记述了常建的很多事迹,具有特别高的历史价值,确定了常建的祖籍其实是在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