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大碗,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打记事起,"六大碗,八仙桌,坐不落,挂个角(ge)",却刻在脑子里,六大碗就是记忆中的顶级奢侈。那个物资短缺时代,万载人适逢娶亲嫁女、小孩三朝、老人寿诞、新屋上梁,都会憋着一股劲做个酒席,洋洋洒洒来个"六大碗"

>>>壹、扎肉 <<<

吃猪肉可不简单,要先"交猪",完成国家任务后才可杀猪。"交猪"分等级,没记错的话,一等猪151斤,二等猪131斤,三等猪121斤。交完猪还不能想杀就杀,还需向大队申报。小时候听人讲,某大队书记不会写字,审批都盖公章,公章挂裤腰带上,哪家要杀猪,现场办公,呵一口气,用力一锤,成!吃一餐猪血。这事我还真信。

杀完猪,要变成扎肉,还有很多程序:

(1)截肉成块约六寸见方,弄干净入第一清水锅煮透,扎起;

(2)入第二水酒锅稍煮调味,再扎起;

(3)入第三菜籽油锅炸熟,扎起冷却;

(4)冷却适度后将方形肉块按菱形切成小块,因为是‘"得菜",尺寸以霸碗藏24块为准,现在没人得菜了,尺寸都放大了,一般为12块;

(5)Kao(平声,似煮)肉,置大锅,取盐、酱油、角茴调适量水,和肉Kao,有时还会取整条整条的大蒜取香。入味讲究肉与卤浑然一体,卤要富余,后有用途。完成后,铲入盆中,冷却后藏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贰、油卷<<<

肥肉充分利用后,墙角旮旯分散的精肉咋办?

做油卷!分别把网油剥离,摊平,把精肉收集,切碎,斫细,拌少许生粉、蛋清、马蹄泥及调味品揉搓,再用网油把精肉卷成半拳大小,按小于蒸笼直径截成一断一断,蒸熟后适度冷却切成一片一片,覆盖在炒好后的干笋上,藏碗。干笋制作比较复杂,先用冷水浸泡24小时,浸软,再入锅Wen(轻声,近煮)透,捞起先片切,再切丝,然后用油底子(扎肉后的边角料)混合炒熟,再洒入少量卤汤取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叁、诈肉<<<

前面提到,扎肉是"得菜",约定俗成,大家都不吃,备荷叶、南瓜叶等宽大叶子,人均三块分包,得回家,再切碎加工,全家共享。这样一来,桌上六碗瞬间变五碗,岂不是更吃不饱?咋办?诈肉便应运而生。 《说文》——诈,欺也;《尔雅》——诈,伪也。诈肉,就不是肉,替代肉也。

其做法很智慧,取优质柳条糯,柳条糯粒长、色白、柔软、油润,盛水发胀后,在搪瓷盆中(一般用脸盆)用卤汤、些许肥肉片拌匀,放入锅中Kua(去声,又蒸又煮,非蒸非煮,水烫气薰),一般会在锅与盆之间垫上干净稻草,保护锅盆。kua熟后趁热藏碗。平时吃用锅蒸,酒席用上蒸笼。诈肉似肉(有肉味)非肉(米为主),似饭(经饱)非饭(有味),饱腹而味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肆、水鱼<<<

丘陵地貌注定山塘众多,星罗棋布,城镇化及村庄改造多年之后的今天,万载尚存山塘一万多个,那当初有多少?那时的水体没有污染,无师自通的游泳,我就是在屋前池塘完成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载人赖上了池塘,从明朝万历知县陶式金《康乐风俗》中也可见一斑:

瓦白家家似带霜,

茅柴水酒遍村乡。

土衣布褐云鞋浅,

女插荆钗蝉鬓长。

五月稻粱登野圃,

三秋瓜果足山庄。

池鱼宴客随投网,

不似人间逐利忙。

一幅慢悠悠的图画!记忆中万载以养草鱼(青鱼)为主,鲋鱼鲢鱼也不少。酒席中的"水鱼",水,指活鱼,现杀;鱼,一定是草鱼,鲋鱼链鱼只能用于闲餐,条件差的也用咸边鱼替代。

水鱼的做法相对简单一些,现杀,清洗,斫成寸块(故又称块鱼),用盐、水酒腌制几分钟,用热菜籽油炸熟,藏碗,然后用扎肉后的卤汤注入至半碗,以软化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羊肉<<<

万载丘陵地貌,初设万载场,后升万载县,水田很少,山地却多,适合放牧,小时候丘陵浅山到处都是放羊娃的身影,放羊娃比放牛娃多得多!家里有酒宴计划的,早早就备好了羊羔。万载的羊以黑山羊为主,皮下脂肪沉积少,肉质鲜嫩不肥腻,汤面上还漂着一股淡淡的膻味,土得掉渣,吃了万载的羊肉,北京的涮羊肉就是木皮。万载黑山羊历史悠久,同治年间的县志就有"土人所蓄,皆山羊"的记载。

羊肉的制作挺讲究,主要程序有去骨,截块,过水(放入冷水中烧沸,涮一遍,去异味),捞起,换水wen(平声,近煮)熟,切片,生茶油炒,用原汤炖20分钟,起锅,入盆。如遇冬季,也会加入冬笋片笋丁同煨,去膻除腻,令羹汤更为清鲜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淋鸡<<<

淋鸡,取材于喙黄、脚黄、皮毛黄而得名的三黄鸡,该鸡相传西晋列贡品,时万载县名康乐,故又名康乐黄鸡。万载多浅山,多竹山,多蚂蚁昆虫,一直有放养鸡群的传统。三黄鸡通体金黄,肉质鲜嫩,汤浓香甜。

淋鸡,故名思义,反复浇淋而熟。选用肥嫩的阉鸡,现杀洗净,把完鸡放入锅中Wen(平声,近煮)八成熟,捞起,凉约10分钟,保皮完整,斫成半寸块,藏碗,置锅中,用原汤反复淋熟,放入姜葱末。平日一两桌直接食用,做酒席必须上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六大碗必说笼床,

笼床用竹篾编织而成,

大小一般以藏六碗藏四碗为标准,

外围和顶盖密实封闭,

笼脚和底部格珊通透,

蒸汽不易外泄,快速升温,恒久保温,

冬天做酒,菜更是热气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转星移,世事更迭,邓公擘画蓝图,润物细无声,悄然间物阜民丰,酒席上戏法似的变成了八碗九碗十二碗,到如今乡村做酒都十六个菜了,方桌变圆桌,诈肉当初代替肉,现渐行渐远,反被其他肉类所替代。一个菜诠释了一个时代,也恐怕只有万载了。

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当属最基本的需求。之后,追求精致就成为不二选择。孔子说:"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祭肉)出三日,不食之矣”。“君赐腥,必熟而荐之(生不食)”。十不食,有健康底线,有养生要求,讲究感观、嗅觉、味觉,六大碗主动对标,还真的称得起精致二字。我觉得应该请个才子写个脚本,在田下古城选个祠堂,找个声若洪钟的小伙,在赞亭下领颂先人的智慧。《典论》曰:"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大体是说一代尊贵者知道居住舒适,三代尊贵者才能真正掌握饮食之道,有点一代可能出富翁,但五代才可能出贵族的意思,饮食之法到这个层次就是追求享受了。袁枚生于盛世,才能写出划时代的饮食文化大作,《随园食单》三百多种菜式的确叹为观止。

现当下,物质极大丰富,满足口腹之欲实无难事,家家都能吃得普大喜奔,大快朵颐之余,享受美食成为隔三岔五的情调。再往上,那就是奢侈,食遍南北,满汉全席,比阔斗富,咱小老百姓就不要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