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多愁善感,喜欢时尚穿搭并专注于研究情感心理学的多功能吃货小专家~希望大家关注我,我会帮您解决各类情感问题~有共鸣的小主们,一起来参加讨论吧~

包玉刚的收购方式,讲求的是靠绝对优势的实力碾压对手,追求的是速战速决,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就会多方联络商界巨头,共同出手;刘銮雄曾在国外留学多年,受欧美投资理念影响较大,比如,他最早在香港股市采取美国华尔街的那种海盗式收购方式,具体而言,刘銮雄在收购时,会先瞄准一家经营不善、控股不牢或者内部有矛盾的公司,暗中吸纳其股份,在股份达到一定数目时,再在股市发动突然狙击,如果得手,则成功收购该公司;如果失败,就会逼得对手以高价赎回他所拥有的股票,大赚一笔。

与包玉刚、刘銮雄的收购方式不同,李嘉诚的收购既不会一味靠实力去碾压,更不会去恶意收购,他既有极富智谋的“心计”,也从不缺乏耐心,善于以柔克刚,达成目的。在收购对方的公司时,李嘉诚一定会与对方进行协商,并竭尽所能地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来谈判解决。如果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不会强人所难。

李嘉诚的这种收购方式,其实也正是他经商做生意理念的体现,那就是:经商要有“心计”,更要有耐心,善于以柔克刚,生意无论成与不成,都不要强人所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嘉诚的经商“心计”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比如,收购和黄时,他巧借汇丰银行之力,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当时资产大其十倍以上的“庞然大物”。

李嘉诚经商不止有“心计”,还有耐心,善于以柔克刚。比如,在李嘉诚经商生涯的经典一战“港灯收购战”中,李嘉诚从萌发收购念头到成功收购,先后历经几年,过程中,李嘉诚虽然尽显经商“心计”,智谋百出,可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没有什么太大进展,反而屡屡受挫,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是靠什么胜出的呢?就是靠耐心,靠以柔克刚,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都没有丝毫放弃的想法,其韧性之顽强,让港灯的大股东外商巨头西门·凯瑟克最终沉不住气,主动入套,以相当优惠的折让价出售了港灯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李嘉诚做生意,从不情绪化,生意无论成与不成,都不会强人所难。因为他知道,如果强人所难,那不管经商“心计”有多厉害,也不管多有耐心,多能以柔克刚,都一定会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所以,在遇到阻力时,他会冷静权衡利弊,必要时会含笑选择放手。比如,在四大华资财团联手合战置地时,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财团最终就选择了退出收购,并将其所持的置地股权售予怡和,售价只有8.95港元,只比当时股市的收盘价高出5分钱。华资财团出售股票的税后利润,大约在1亿港元,这与四大华资财团先后耗费一年多的精力相比,算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财团之所以选择退出收购,就是因为怡和态度顽强,坚决拒绝收购,李嘉诚不愿强人所难,这才说服其他众人,放弃收购。

有一个成语,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说,这一方面失利,另一方面就可以得到补偿。经商做生意,向李嘉诚学习,应该学他的一些经商“心计”,也就是“术”方面的东西,但更应该学习他的耐心,学习他的以柔克刚,学习他的不看重生意表面的输赢,不强人所难,也就是“道”方面的内容,如此才能“收之桑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看我文章的小主们,可以关注一下,小编会定期推荐好看的文章给你们,希望宝宝们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随时欢迎小伙伴评论加关注~屏幕下方记得多多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