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内容的传播首先基于情感和价值观认同。然后才涉及证据的真实,论证的合理,和结论对听众的价值。

而前者很简单,就是战队,后者其实很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会出现整个互联网充斥【美女调戏海归反被戏弄,落水花容失色】这种 20 分的垃圾内容,而且还卖着广告的时候。

有人在知乎上写一个至少 60 分的免费回答,还会被很多人断章取义之后,用 90 分的标准各种喷,甚至被人肉是否因为自己有淘宝店才写了这个答案。

互联网内容消费,不是以思辨和接受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基本上是以党同伐异为前提的。

我花时间找各种证据证明你不足 90 分的部分,其实很可能只是价值观引起了我的不爽,至于那 60 分是否有一些真实的价值,我不 care 。

所以传播的姿势就非常非常重要。符合听众预期价值观的内容,做到 40 分可能就够了。但是如果想挑战他们的认知 - 虽然往往这种东西,对听众更有价值- 你可能需要做到 80 分才能避免人身攻击和冷嘲热讽 。

而这哥们好像是 60 后。而 60,70,80 后代表的公知的价值观,和今天在互联网上为主力的年轻受众群体的价值观,是有脱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虽然从人口结构看, 90,95 后这一代是以每年大概 5% 左右在衰减,但是活跃程度仍然可以确保他们成为今天互联网传播的大众。

所以当世代更替让他的姿势的风险很高的时候,这种内容的投效比,就非常不合适了。

另外一个和世代无关的因素,就是貌似所有听众其实对 60 分的价值,没有啥感恩之心。从我参与观察互联网内容消费的第一天起就是如此。

大家很难区分【美女调戏海归反被戏弄,落水花容失色】和旁边晃瞎眼睛的 DST 广告,和一个纯粹的有哪怕 40 分价值的内容分享背后利益关系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对于内容生产者,前者是索取,后者是付出。

当然,做到晓说这个级别,实际上商业化能力,可以把一个高于平均水准的内容(在知乎这个地方必须强调,这个说法并不意味着内容就很优秀 - 高于平均而已),变成索取。但是对于有志于好那么一点点的内容生产者而言,胜率其实非常低。

但是大众传播的规律,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