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怎么来的,它里面也是蕴藏着一定的道理

“对牛弹琴”这个词也是大家经常用起的,对于那些不懂装懂,或者说我们针对外行,的时候就会用到这句话,感觉对他们讲的任何一切都是“对牛弹琴”,但是大家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这个故事可不仅是引申出“对牛弹琴”这个词,而且还教给了我们一切道理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牛弹琴的这个人叫做公明仪,是战国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个“音乐家”,他一把古筝玩的是出神入化,弹出的曲子优美又动人。有一天他看到一头老黄牛,想到“音乐是不分国籍,通天地神韵的。我的音乐感动世人,当然也能用音乐去感动动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抚琴而坐弹了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曲子,可是一首曲子弹完了,抬头看看老牛,它专心的在低头啃食着青草甚至是不曾抬头看他一眼。他想到是不是自己弹的曲子太过复杂牛太喜欢,于是又换了一首,就在他弹下一首曲子的时候有人过来了,问他“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对着一个牛弹琴呢?这个牛可是根本听不懂,并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它听不进去”公明仪听了之后用古筝模仿蚊虫的声音和小牛的声音,结果这头牛马上就有了反应,不时的对他抬头,还对他摇着尾巴,竖起来耳朵听的是非常的认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小编想起了一个上学时候的故事,小猫请小牛吃鱼,小牛跟它说我不吃。小狗请小牛啃骨头,小牛也是婉转的拒绝了。可是当小马跟小羊同时邀请小牛来吃草的时候,它欢快的跟它们一块而去,这个故事可以说跟对牛弹琴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并不是说你认为好的东西就是好的,或许再换到别人那里他根本接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句话叫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很多人应该也是都听过,还有一句话叫做要对症下药,如果说药不对,症状也是很难根除的。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学会观察到底哪些人是“牛”,如果说他真是“牛”的话,我们对他弹琴完全没有必要,反倒是浪费自己的工夫,该转变的时候就转变,千万不要死脑筋,想着必须让他接受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