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战当中苏联钢铁洪流的主要代表,T-34坦克一直是苏军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装甲力量。T-34坦克出现时,纳粹几乎没有能应对它45毫米倾斜装甲的坦克,而T-34的76毫米主炮却可以轻松击穿同时期德军所有坦克,这也就是二战中著名的"T-34冲击"。为了应对这种集合了防御、火力和机动的坦克,德军先是将88mm高射炮装在三号/四号坦克混种车体上,造成了火力强大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由随后德军开始了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研发。
从战斗力总体来说,T-34-85是赶不上出现的晚一些的豹式坦克的
等到二战中后期,德军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投入战场之后,T-34-76坦克的优势就开始逐渐丧失了。以豹式坦克为例,他采用了与T-34类似的倾斜装甲设计,但是厚度却达到了苏联对手的两倍厚,防御能力更强。而苏联为了增加T-34坦克的火力,把T-34-76的双人小炮塔改成了三人大炮塔,增加了炮塔防御能力,并换了一门KV-85所用的ZiS-S-53式坦克炮,这也就是著名的T-34-85坦克。尽管火力上去了,但T-34-85的防御能力依旧跟不上时代,所以苏联高层也就开始着手对T-34-85坦克增强防御力的研发过程。
T-34-85坦克
实际上早在开战之前的1941年,苏联高层就认为T-34的防御力不足,因此专门通过了第1216-502号命令,要求将T-34的正面装甲增加至60毫米,但是因为苏德战争开始的原因,这一装甲增强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实行。再到1942年的时候,苏联重启了为T-34增强装甲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苏联在苏德战场上节节败退,重要的资源产地被德军占领,装甲钢的产量严重不足。因此到了1943年,苏联坦克设计师齐甘科夫专门设计了一种特别的附加装甲方案,而且这种附加装甲居然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用钢筋混凝土防弹,这听上去有点不靠谱,但是这确实是苏军经过正经论证得出的结论。当时苏联第48中央研究院和OKB-43设计局对这种钢筋混凝土作为附加装甲做了相应的研究,发现在这种附加装甲除了会增加坦克的防御能力,而遭受穿甲弹大角度命中的时候,内部的石子还会起到类似后世复合装甲当中的刚玉陶瓷的作用,让弹丸方向发生偏移,尽可能增加防御能力。
当时的计划安装方式
项目是由齐甘科夫带着马林诺夫斯基军事装甲兵学院的一群学生展开的,齐甘科夫本人是乌克兰军区第4装甲团的一名排长和自学成才的设计师,也是BT-IS坦克和BT-SV坦克的设计师。铁匠君琢磨着也正是因为齐甘科夫本身没有多少完备的科班教育,所以很多思路要大胆新奇的多。齐甘科夫的方案是这样的,在T-34坦克炮塔和车身的周围,加装一层特殊的空心金属盒。盒子的厚度有40厘米,并在里面浇灌满钢筋混凝土,以增加坦克的防护能力。
正面看是不是有那么点"虎式"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灌装了钢筋混凝土的"附加装甲"足够在300米距离防御德军的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尽管看起来臃肿很多,但是重量只增加了4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侧面,安装了混凝土装甲的T-34-76感觉像TOG-2
除此之外,齐甘科夫还构思了一种类似的"冬季附加装甲",同样是采用类似的空心金属盒,但是厚度要增加一些,里面容纳木屑、石英砂和石子,在战前灌水冻结充当临时的附加装甲。除此之外,铁匠君本人认为,即便在不灌水的情况下,这种遍布车身四周的空心金属盒都能起到一定的间隙装甲的作用,应对二战时期的低速破甲弹绰绰有余。
前后左右都有这种混凝土装甲
最终这一计划在造出了几辆样车之后就停止了,未能正经的应用在战争当中。而T-34-85采用了质量不行就拼数量的方式,塑造了第一代的钢铁洪流,成为了后世的一代名车。二战中像这种"点歪科技树"的设计并不少见,例如英国的"冰航母",德国没啥卵用的磁性手雷一样,都属于早期武器发展中不必可少的一部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