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秋瑾在其32岁的时候,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而当时她的监斩官李钟岳,对这位女子极其的同情,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秋瑾少吃了不少的苦,而且可以体面的面对死亡。

不过,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李钟岳对秋瑾十分的同情,为何她在临死之前,提出写封家书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李钟岳都没能答应呢?他是真同情还是虚情假意呢?实际上,不是李钟岳不愿意帮她这个忙,而是他不敢帮,也帮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秋瑾当初被安排的罪名是,参与了推翻清王朝统治事件,也就是说,她在朝廷严重,是一个政治犯。朝廷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像秋瑾这样,倡导民主革命,倡导解放妇女的运动。朝廷最怕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出现反清起义的事件发生,因为这种事件一旦发生之后,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王朝就很有可能会被推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面对这样的革命者,清朝是不会存有一丝一毫的仁慈的,只有使用最极端的手段,才能威慑众人,让他们以后都不敢参与类似的革命之中。因此,秋瑾在临死之前,别说是书信了,就是诀别家书也不行,如果她写了家书,反倒是有可能会连累更多的人。因此即便李钟岳对她十分的同情,可这个忙他是真的不敢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算李钟岳答应了她,秋瑾也没有书写家书的机会。李钟岳接到处斩秋瑾手谕的时间,是在7月14号的凌晨2点钟。而秋瑾在凌晨4点钟的时候,就已经被押送到了刑场之上。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时间里,两个人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严密的监视之中,因为李钟岳对秋瑾的仁慈,清朝已经不再信任他,而富贵之所以不自己充当监斩官,就是不想自己手上沾上革命者的血,这才让李钟岳来当监斩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即便李钟岳愿意冒着被杀头的风险,答应了秋瑾的要求,她也是没有机会来书写这封家书的。而实际上,李钟岳最终还是为了秋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她被处死仅仅三天之后,清朝就以庇护罪犯为由,将李钟岳个革职了。

而李钟岳在离职之后,更是整体郁郁寡欢,难以解开自己的心结,始终认为秋瑾是因他而死,最终因为内心的愧疚,选择上吊自杀。而他死的时候,距离秋瑾被害之日不足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