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群山分析,近几年一直是中国股票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的几年,特别是国家推出“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后,挂牌上市企业数目急剧增多,截止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数目就已经超过4000家之多,且由于中国中小企业多、融资需求大,积极筹备上市的企业数目还将继续增加。

但我们也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却因财务上的劣迹未能成功通过上市审核,而也有一些成功上市并获得融资的企业也因财务造假及逃税劣迹而最终却面临了摘牌甚至破产倒闭的结局。因此,如果你的企业在短期或长期内有上市的意愿和打算,那么在企业的成长经营过程,都需要特别警惕这些国人看来习以为常的财务潜规则。

虚报利润 逃避企业所得税

钱群山说不少民营企业为了逃避企业所得税,通常会采取的做法就是隐藏利润,报给税务局的毛利润远远小于实际毛利润。比如,企业的实际盈利为1800万元,而报给税务局的盈利可能只有500万元,这样就成功了规避了1300万元利润所对应的所得税。

而证监会对上市企业规定了一定的盈利条件。比如,中小板上市需要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并且累计实现净利润达到3000万元以上;创业板上市需要“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而本月出台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分层方案显示,创新层的入围标准以净利润为基础,而这个盈利要求还要高于创业板。

这样就造成了另一个潜规则现象:很多企业上市前的几年有过隐藏利润而成功逃税的行为,等到要准备上市的时候再通过调账来体现利润并适当地补税,以此来“抹去”曾经的逃税行为,并呈现出达标的利润数据。以前证监会也默认了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操作,认可调账后的经营业绩。但现在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严格了,对大幅度的补税、调账不予认可。一旦企业出现此类情况,证监会处理方式一般都是至少经过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才允许企业提交发行申请,这样企业便错过了上市的好时机。曾经逃税得到的利益是小,而错失上市良机所损失的却是大。

虚报业绩财务数据造假

钱群山说企业上市非常的忌讳业绩造假,对此证监会的查处和处罚力度也是最大的,在这个环节上出问题而马失前蹄的上市企业不在少数。

比如国内首家生产无绳电话的企业深圳市万德莱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深圳市政府2000年筛选的首批创业板推荐企业。实际上当时万德莱的经营业绩已经很差,但公式决策层最终决定于2002冒险上市,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不久之后一封举报信披露了万德莱资信情况恶劣、虚增利润的劣迹。2002年8月万分无奈的万德莱撤回了上市申请,结束了其策划多年的上市之路。2004年4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对万德莱进行破产清算。

再比如成都红光、大庆联谊等也都因业绩造假、欺诈上市而付出惨痛的代价。成都红光的财务报表中隐瞒了1996年实际亏损5377万余元的事实,虚增当年度公司净利润5428万余元,虚报利润逾亿元。大庆联谊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会计报表中共虚构利润16176万元。最终这些企业都纷纷倒下,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严惩。这些前车之鉴都提醒我们如今的企业当本着诚信经营、对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打好上市前的业绩和财务根基,诚诚实实的走好每一个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