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如何走上造反之路的?“官逼民反”是最根本的因素吗?

李自成如何走上了造反之路?史上说法迥异不一。不管真相是怎样的,官逼民反,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纷争乱世喜好武力的李自成自然不肯落于人后,动乱之中初显身后积蓄力量,等诗时机。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血汗。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军起义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二率先起义后,各地饥民纷纷响应。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率领饥民起义,安塞高迎祥号称“闯王”,也揭竿而起,王左挂起事于宜川,与他同时并起的还有苗美、飞山虎、大红狼等。王大梁起事于汉南,自称大梁王,很快纠集起三千多人度逼近汉中府的所在地南郑县。崇祯元年(1628年),陕北突遭大旱。十余年间,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山东,连年大旱。蝗灾与瘟疫接踵而至,赤地千里,十河九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二年(1629年),延安人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里,详细记录了当时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惨状:“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翼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许矣。此后两年,陕西各地的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从有关记载来看,当时大大小小的农民军不下一二百股,小股几百人上千人,大股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紫金梁(王自用,又称王和尚)、曹操(罗汝才,非三国曹操)乱世王(郭应聘)二郎神(南汝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