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咖喱椰子酱

编辑:老干妈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

每一个解决了生存问题、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求。

而中国的普罗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的拥抱和追逐自己所认为的“美”——

为了追逐流行,人们去网红店打卡、彻夜刷抖音寻觅同款、穿着汉服或者萝莉装出门、为一双限量AJ排队三天三夜;人们盘着手串、盘着核桃、盘着世间万物;点赞、转发、发弹幕,去pick着网络上一切自己认为“美”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3月,数百位粉丝在南京某运动品牌门店前排起了长队等待购买限量版球鞋(来源:网络)

为了彰显身份,人们购买“生活家”、时尚KOL、美妆博主所安利的一切。即使是买不起正款,也要入手高仿、A货和同款,去完成一个维密超模的梦。

为了获得认同,人们用冰冰、BABY、凡凡的照片做模板,希望医美技术可直接copy下整张脸。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渴望拥有艺人那样的A4腰与八块肌——即使改造不了自己,那也可以用美图秀秀来改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ngelaBaby、李小璐、范冰冰等女星已成国内女性医美整形的模仿对象(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附和品位,人们在设计师和家居杂志的推荐下,使劲往北欧冷淡风、美式田园风、欧式典雅风、日式简约风捯饬——即使最后还是会被你父母的中式奢华风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为了追求恢弘,人们比照国外城市建高楼、修广场、挖人工湖,上来就是新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洛可可也能混搭巴洛克。小小的县城也有大大的梦想,办公楼都能给你搞成巴黎铁塔环绕下的美国白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江苏某地一起名为“白宫”的会所(图片来源:网络)

可是,大家都已经这么努力这么拼的去追求美了,可到头来怎么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4月号的《新周刊》将“低美感社会”作为了主题文章(图片来源:新周刊官方微博)

大家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获得美的生活,让心灵获得治愈、满足和享受。

可冷静下来,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去拥抱的、去追求的、去选择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媒体、被网络、被“带货博主”、被各种KOL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

你拥抱的“美”是你所真正喜欢的美么?

你追求的“美”是你所真正适合的美么?

你选择的“美”是你被裹挟或妥协后的美么?

你所追逐的一切,到底是经过自主思考所想要得到的,还是毫无思考,仅仅只是被动接受的结果?

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识字的非文盲倒往往有不少不分美丑的美盲”。

我们不排除先生所说的“美盲”中有部分对审美无意识无需求的人存在。但是“知美,而不知其所以美”的人群也许比他们更严重。相对于“审美无意识”,缺乏“审美思考”“审美辨识”的人,通常都有追求美的需求和动机,却又在选择审美、了解审美、学习审美、创造审美上充满懈怠、跟风从众、不求甚解。在碎片化信息高度膨胀的现在,“审美辨识”远比“跟随潮流”付出的成本更高。“信息投喂”与“兴趣算法”极大的促进了潮流的快速更迭。同时也为每一个“知美,而不知其所以美”的人打造了温暖舒适的“审美茧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图片来源:网络)

大众审美的流变正在从自主选择,多元共存走向人机合谋、统一裹挟的局面。

比“坏品位”与“烂审美”更可怕的,是干脆就“不思考”。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该暂时先停下,试着稍微想一下,到底自己想要的“美”是什么样的?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开创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了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了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近邻日本至今仍保留有诸多受唐代风格影响的古建筑(图片来源:网络)

中华传统之美,既华丽、恢弘、浩大,绚丽而充实。

中华传统之美,又质朴、清新、潇洒,留白而空灵。

或许,当我们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回望,看看我们的祖先留存下来的美、感受古人是如何创造美与传承美的时候,会获得一些启示,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被历史彻底淘汰的东西,没有了就没有了,不必过分伤春悲秋,也不用为其招魂。

但历史上那些被认为是美的东西,我们却不妨多看看,多想想,多找找。

或许它们能够成为连通“美”的钥匙,让我们对待未来更有自信。

你可能读不懂古人的诗词歌赋,也无缘一窥古人的书画真迹,但那些承载着匠人心血与传统美精神的传统手工艺品,你还是能够看到的。在漫长的历史历程里,这些技艺和物件经过了时间的洗礼,经历了历代人的鉴别与鉴赏,从它们的身上,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美”的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珍宝馆与钟表馆一道以展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为主,并同书画、陶瓷、青铜、珍玩为主(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以通过博物馆、纪录片、书籍图片以及网络去感受它们的美。

当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百工巧匠”。

我们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记录下这些传统手工的美,帮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们、感受它们、了解它们,即使有朝一日它们终将消逝,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些记忆来感慨曾经存在的美好。

我们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探寻生活审美之萃,解读传统手工背后的文化内涵,提炼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智慧与情趣的精粹,为现在的人们带来新的启示与感悟,共同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些美图、get到一些知识点、听到一些奇葩轶事、阅读到一些深度文章。这个公号,是与大家共同“知美”,更“知其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