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但在东汉末年,国都从洛阳迁至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一般指许昌),这是曹操的杰作。 献帝初平三年(193年)四月,曹操领兖州牧,这是曹操最早的根据地。兖州,相当于今山东省中西部。此时的曹操,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兖州,以及攻掠周边州郡。汉献帝颠沛流离,他暂时管不到。
稳定兖州后,曹操进入今河南省腹地,控制豫东一带,其中就包括许县。曹操非常有战略眼光,他知道迎纳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对自己的发展意义重大。建安元年(196年),在荀彧的支持下,身在许县的曹操派曹洪迎接汉献帝入许,立宗庙。从此,曹操如鱼得水,遂成霸业。曹操为何放弃东汉定都一百多年的国都洛阳,而把国都迁到当时看上去很小的许县?
先说洛阳。在董卓败后,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他更希望回到旧京洛阳。河內太守张杨等人也希望献帝回洛阳,甚至修建了宫室。但正因为如此,曹操更不可能把汉都放在洛阳了。
首先,洛阳不是曹操的地盘,他在洛阳没有权力根基。就像明成祖朱棣攻下国都南京后,决定迁都至北平(北京),是一个道理。
另外,在军阀割据的状态下,洛阳处在四战之地。洛阳往西不远,过了潼关,就是李傕、郭汜控制的关中。往北过了黄河是河内张杨的地盘,以及袁绍。往南不远有张绣盘踞在宛城(河南南阳)。如果这些人中有胆大的,偷袭洛阳劫走献帝,曹操岂不是功亏一篑?尤其是河内(山西省西南部),与洛阳仅一河之隔。
张杨势力虽弱小,但真要偷袭洛阳,也足为大患。几年后,袁绍拿下河内,以袁绍的实力,他要过河给洛阳制造麻烦并不难。这种情况下,曹操当然不会把新都定在洛阳。
许县就不一样了。在曹操控制区内,许县正好处在中间位置,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河北的袁绍、徐州的刘备(吕布)、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南阳的张绣等人,要偷袭许县,曹操有足够的时间与实力应对。
曹操定汉都于许县,不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有一点,就是他要统一天下。放在当时全国的大棋盘下,许县处在中间位置,更方便出击。
另外,许县位于颍水(今颍河)东岸,而颍河南下汇入淮河。有了颍水这条运输线,许县就很容易得到周边物资的供应。而且许县附近土地肥沃,灌溉也方便。在迎献帝入许县(下称许都)不久,曹操就派羽林监枣祗在许都附近试行屯田之计。枣祗通过募民屯田,得到大量粮食,足够的许都粮食供应。
随着曹操收徐州、淮南、宛城,向西攻下长安,许都在曹操控制区的位置更加偏中,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即使有人想偷袭许都,也非易事。
比如江东小霸王孙策,他就有“阴袭许”的计划。孙策不久后被刺身亡,如果孙策真有机会领兵北上偷袭许都,他首先要攻下重镇合肥,然后再渡淮河,然后攻下大郡汝南,才可以北上袭许。以曹操的实力,他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和时间应对孙策,孙策孤军深入,后勤跟不上,很有可能被曹操围而歼之。
寓居荆州的刘备,也曾劝荆州牧刘表趁曹操主力在北与袁绍作战之时,偷袭许都。刘表没同意,等曹操撤军回许后,刘表又说悔不听玄德之计。刘表偷袭许都的难度,应该说要小许孙策袭许。袁绍若要偷袭许都,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但袁绍为人多谋寡断,谋士们七嘴八舌,互相扯皮,必不成事。
曹操定都于许,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不是心血来潮。曾有人评价过许都的战略位置,说:“河南是天下之中,许都又是河南之中,北界黄河,西控虎牢关,南通江淮,实天下形胜之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