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进击的智人》作者、特别会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河森堡又出新书了,《了不起的博物馆》让河森堡做你的私人讲解员,足不出户逛遍全球27家特色博物馆。在这本书里,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将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世界上26座极具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博物馆,通过其中展示的藏品去了解那些已经消失却曾经璀璨的人类文明,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视角去看待文物、看待历史。

“你可以看清多远的过去,就意味着可以看清多远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以往对于历史的看法很可能存在着极大的偏见。现在大部分的历史书,都出自欧亚历史学家之手。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站在欧洲人和亚洲人的立场上写的。这就导致我们头脑中的世界历史变成了一部“欧亚视角历史”。我们很少会拿起一本伊朗学者或非洲学者写的历史书来看。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文明歧视”。当我们看电影《斯巴达300勇士》的时候,便很容易认为古希腊一方是“正义”的,而古波斯是“邪恶”的。其实如果我们细看历史,就会发现,希波战争的双方,其实都难言正义。再比如,我们提到汉朝与匈奴、唐朝与突厥、宋朝与契丹这些民族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给汉、唐、宋贴上“正义”的标签,而把少数民族都视为蛮夷、胡虏。

再进一步放眼全球,类似的文明歧视、文化偏见现象就更多了。1982年,哥伦比亚大作家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里,马尔克斯说了一句重要的话:“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的方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

的确,无知和偏见往往来自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思维模式太过于单一,导致真实的历史消失了,只剩下了我们愿意接受和相信的历史。对此之外的东西,我们其实一无所知。

在《了不起的博物馆》这本书里,我介绍了很多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重视程度,其实是厚此薄彼,不太公平的。很多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的古代文明,被慢慢“边缘化”。尤其是那些和欧亚发生交集较少的文明,都被有意无意地淡出了历史,变成了“失落的文明”。以至于现在我们提起古代文明,总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似乎世界上只有过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除此之外,都是不重要、不值得一提的。

随着近些年来历史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这并不是历史的真相。

那些被边缘化的、失落的古文明,有一些在近年已经逐步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有的却仍然在历史中沉睡着,期待人们在某一天能重新发现它们,意识到它们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

第一个要说的和古埃及有关。

我们提到古埃及,总是爱说“古埃及人发明了什么”“古埃及人建造了什么”等。说得多了,就给我们留下一种印象,好像古埃及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种、一个民族,拥有同一种风俗习惯。

根据古埃及壁画、木乃伊棺木、雕塑等推断,纯正的“古埃及人”今天已经没有了。现在与他们血统最接近的是北非的科普特人。但是根据研究显示,真正的古埃及人比现在的科普特人要高,皮肤呈古铜色,很有可能兼具黄种人和阿拉伯人的特征。

不过,古埃及地区并非一直由古埃及人统治。就像我们古代中国的历史是由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组成的一样,在古埃及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里,曾经有过31个王朝,其统治者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人种。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17世纪,即第十三王朝时期,就遭到来自亚洲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激进一点的专家学者甚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埃及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消灭了。等到了公元前11世纪,一支来自尼罗河上游,也就是埃及南部的神秘力量——努比亚人,异军突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古实王国(Kush)。

这些努比亚人,早期是古埃及的臣属,给古埃及进贡象牙、黄金等,并且为古埃及提供了大量奴隶。他们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苏丹共和国的纳帕塔一带。公元前8世纪,古实王国在国王“皮安基”的带领下,趁着古埃及内乱的机会,征服了整个埃及,建立了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

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展览,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很多珍贵藏品在国博得以展出。在这些藏品中,有一尊“沙伯提”雕像,出自公元前644年的塔哈尔卡国王的陵墓。从雕像的面目上,我们已经看不到之前古埃及雕像那种棱角、线条分明的脸了。这尊“沙伯提”雕像的长相完全是纯正的尼格罗人种,也就是黑人。显然,这座雕像虽然名义上来自古埃及,但这其实是古实王国的杰作。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前后,古实王国开始衰落。最终在公元350年前后,古实王国被新起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克苏姆王国灭亡。

灭亡古实王国的阿克苏姆王国于公元1世纪前后出现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并且在公元4世纪左右达到极盛时期。阿克苏姆王国的领土,包括今天埃塞俄比亚北部,南达索马里,北抵埃及,还占有了阿拉伯南部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国力十分强盛。他们是非洲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在军事方面,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海军,还有武装了大象的陆军,就连当时的拜占庭帝国都来主动与他们联合。阿克苏姆王国控制了整个红海地区,形成了阿杜利斯这样繁荣的港口贸易城市。东西方之间的金银、象牙、香料、铁器、酒、棉布之类的大宗货品,每天都在这里源源不断地交易。今天在埃塞俄比亚,人们发现了大量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教堂、宫殿遗址,最有特色的是高耸入云的圆顶石碑,其高度竟然达到了33米,比如今的十层楼还高,可见当时阿克苏姆王国的国力之强盛。

后来,阿拉伯帝国崛起,一步步击垮了阿克苏姆帝国。但这还不是非洲古文明的鼎盛阶段,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还出现过比阿克苏姆王国更强大的文明,比如13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马里帝国。

马里帝国在国王曼萨·穆萨统治时期,其国力达到了顶峰。军队人数近10万,国土范围南起非洲热带雨林地区,北到撒哈拉沙漠,西抵大西洋沿岸,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而且,这个国家还盛产黄金。公元1324年,身为穆斯林的穆萨国王决定去麦加朝觐。一路上,他大肆挥霍黄金,甚至他每到一地,当地的黄金价格就开始下跌,其富裕程度可见一斑。

马里帝国在17世纪衰落。由于后来欧洲殖民者和连年战乱的破坏,马里帝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少。今天,我们只有在马里国家博物馆和丹麦的哥本哈根博物馆里,还能看到一些仿照17世纪马里帝国末期样式制造的面具,这种面具名叫“契瓦拉”,是“羚羊”的意思。过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们会头戴这种面具,参与一些庆祝丰收或祈雨的仪式。偌大的一个马里帝国,留下来的,只有这么一点痕迹。

纵观非洲历史,还相继崛起过桑海帝国、贝宁王国、加涅姆帝国等,这些帝国幅员之辽阔、人口之多、军事之强、经济之盛,都远超同时期的欧洲。当中世纪的欧洲人还蜷缩在阴暗逼仄的小城堡、小乡镇里的时候,非洲这些国家已经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寺庙。而对这些历史,今天的很多人都一无所知。连不少历史学家由于缺乏史料,也只是一知半解。换句话说,这些曾经灿烂的文明,被我们已有的历史记录给边缘化了,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好在,近年来,这些边缘化的文明正在逐步回归到我们当中。比如,2018年2月上映了一部好莱坞电影《黑豹》,电影里虚构了一个科技程度极高的非洲国家——瓦坎达。电影中的这个国家其实就有很多非洲历史上各个帝国的影子。因此这部电影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告诉我们,世界历史不光只有那么几个国家,而“帝国”“王朝”,也未必只能沿袭欧亚的模式。

其实,即便在欧洲和亚洲内部,仍然存在很多“挤在历史夹缝里”的失落文明。比如,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维贾亚纳加尔,也可以翻译成“毗奢耶那伽罗”。在14—17世纪的时候,这个王国统治了整个印度半岛的南部。从1336年开始,它前后经历了4个王朝。15世纪中叶,该帝国的势力达到顶峰,势力范围已经横跨印度半岛,囊括了德干高原南部。今天印度的卡纳塔克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果阿邦、安德拉邦等,几乎都是这一帝国的领土。该国的首都和帝国同名,也就是“胜利之城”的意思。鼎盛时期,这座城市能容纳50万人口,来自各地的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在这里从事香料和棉花的贸易。本地人还和葡萄牙人有贸易往来,我国明朝的郑和船队,也不止一次到达过这里。

16世纪后半叶,维贾亚纳加尔帝国被北方穆斯林国家联盟击败,王国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毁灭。今天,我们如果到印度南部去旅游,还能看到这座城市的遗址——就在今天卡纳塔克邦的亨比村。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贾亚纳伽尔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美轮美奂的、精美的寺庙群,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有名的是卫塔拉寺庙的“音乐柱”,轻轻敲击,它竟然能发出清脆的回声,这种工艺水准,在今天都是很难做到的。

说完亚洲,再说美洲。前面我介绍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时候,提到了阿兹特克帝国、玛雅帝国、印加帝国。其实,在他们的更北边,还有一个文明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卡霍基亚(Cahokia)。

卡霍基亚在今天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是古代印第安先民创造的一座古代城市,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据推断,在公元1100年前后,这里的人口有6 000人~40 000人——这意味着这片今天已经彻底成为遗址和废墟的荒野地带,在1 000多年前曾经是北美洲最大的城市。一直要到19世纪80年代,费城的人口才超过了它。整个遗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硕大的僧侣土丘(Monk's Mound)。

当年,这是一个巨大的土制金字塔,高度达到30米,长300多米,宽200多米。要知道,埃及的哈夫拉大金字塔,边长也就200多米。而像这种形制小一些的土丘,在卡霍基亚有100多座。考古学家在遗址附近还挖掘出了石器和陶器、精美的砂岩做成的装饰品、大规模的墓葬、制铜的车间等。根据这些考古遗迹还原,距今1 000多年前的卡霍基亚曾经是一个巨大土金字塔林立、夹杂着住宅区的庞大原始城市。这些大土堆,大部分都是神庙或献祭的平台。整座城市规划整齐,建设精美,非常壮观。13世纪前后,这里开始衰落。有人认为是密西西比河的洪水,以及集中生活带来的疾病,导致了人们的离去。卡霍基亚也就很快消失在了人类历史之中,没有留下太多的遗迹。

除了大陆上的文明,还有海洋上的文明。几乎在卡霍基亚古城消逝的同时,一个东南亚太平洋上的文明古国正走向鼎盛时期——满者伯夷王国。今天旅游胜地巴厘岛就有很多满者伯夷王国遗存下来的古建筑。

一提起东南亚,很多人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那儿的人特别“软”。其实,满者伯夷王国的人是打败过蒙古人的。很多人说,蒙古帝国当初在亚洲,只有日本没能征服。其实除了日本,还有这个满者伯夷王国。公元1292年,元朝1 000多条战舰组成的大军,在今天的爪哇登陆,迅速灭了当地的小国家。紧接着,元朝将矛头指向了满者伯夷王国。

谁也没想到,这个并不出众的东南亚小国居然在国王的带领下,一举将元军打退。这件事有正史记载,该国靠自己真正的军事实力打赢了蒙古人。

连蒙古人都能揍趴下,满者伯夷人声望大振。这之后,满者伯夷人就统一了爪哇。虽说和蒙古人交手赢了,但满者伯夷人明白,强大的元朝是不好惹的。所以在得胜之后,他们便开始主动和元朝交好,互通使者,把局面稳定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满者伯夷海上帝国。势力极盛的时候,满者伯夷王国统治了今天整个儿的“马来世界”,包括马来群岛南部、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巴厘岛。经济方面,他们不但有苏木、白檀香、豆蔻等特产,而且还向过往的航船征税。明朝建立之后,满者伯夷又与明朝往来密切,朝贡贸易做得有声有色。在今天的印尼东爪哇省,就出土了大量的明朝瓷器。我们今天如果去印尼东爪哇省的首府——泗水市,还能看到满者伯夷博物馆,这里展示了很多满者伯夷时代的文物,并很好地保存着那个时代的建筑遗址。遗址显示,满者伯夷人不但修建神庙、寺院,还修建了相当有质量的运河,以及调节洪水用的水利设施,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同样远在同时代的欧洲之上。

其实,无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好,北美洲也好,东南亚也好——人类自步入文明以来,已经历经了七八千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广袤的地球上,我们当然不只创造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熟知的少数几个文明。而更多元、更多彩的文明,大多数被我们埋没了。所幸的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今天的学者、专家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曾经失落的文明,正一个个又被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找回来。许多非欧美国家学者的著作,也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重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很有必要把我们过去认为的那些所谓的“历史”都先打个问号,把自己的思想解放一下,重新审视这个地球上到底发生过什么。

作者简介:

河森堡

本名袁硕,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因在知乎开辟专栏“我在国博讲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后曾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个人专栏,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深受读者欢迎。2017年被中国科学协会和人民日报社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同年被微博官方评为十大影响力科学大V,著有历史科普作品《进击的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信出版集团

河森堡 鼹鼠世界制作组 编著

2019年5月

【编辑 李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