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个逐渐普遍化的名词丧失了其本来应有的光辉与神圣变得普遍化。生活中处处都可称谓“老师”,既显得客气又显得彼此尊重,在老师的这个名词光辉逐渐褪的时候,《老师,好》这部电影又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典范:那种心怀理想,有情怀,处处为学生着想,先人后己的老师。拥有人性弱点却愈发可爱的老师,不苟言笑却光辉伟岸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片围绕着高中三年进行叙事。于谦大爷饰演的苗婉秋在开篇进入课堂就树立了一个有手段、有追求、有抱负、有理想还有点小虚荣的老师形象。这个形象太熟悉了,这是生活在我们记忆中的老师形象,或者说是生活在曾经的经典老师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篇的冲突围绕着严厉老师与调皮学生,二者的矛盾对抗,而老师对学生无私的情感则是感化学生、调和彼此之间矛盾的润滑剂。最后彼此容纳彼此接受彼此感激。基本上关于老师和学生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都是这样的套路。不苟言笑的老师也有另一面,调皮的学生也终于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部影片,结局没有走向一个大团圆。班里最优秀的学生没有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走向成功之路。而苗老师,这位极其负责一心为学生的老师在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之后也选择了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结尾,它本该走向这样的结局而选择了对于主人公和剧情来说双双“失败”的结局,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也许是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一种无力。老师再也无法像曾经那样成为学生们心中的道德楷模,成为一名老师仿佛成为大多数人的无奈之举(这在影片中也有反映,苗老师对安静说的话),其次,就像我的题目所说的那样,老师成为了一个逐渐普遍化的名词。它不再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关于以高考为中心的话语权的离散,这场考试,似乎与二十年前相比,显得容易,显得苍白。一个人的成长可以走太多的道路,而绝非学习一条。而在高考的跨界仪式之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这种虚无感没有获得直白的表述而造成了结尾的仓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车作为隐喻,黏合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但是赋予自行车神性这一点我是不解的。当自行车被悬挂在旗杆上而众人仰望,这也许象征着荣誉被悬挂,但是我认为应当给予自行车更多的细节。后来自行车的丢失与寻找就显得更有意义——找回苗老师的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影片在两个维度对寻找苗老师的容易进行了叙述,第二个是艺术节的第一名,也因为这个荣誉,师生之间达成和解,实现了情感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电影,终究没有跳出校园故事的俗套。讲述的还是成绩最好的女孩、家室最好的女孩和她的朋友、长得最帅的男孩,会打架、会旷课、会浪子回头金不换、会重情重义和他那些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朋友们的团体的故事。那些被忽视的面孔,那些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们他们甚至没有获得一个特写镜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