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都有其两面性,不过这位李成栋,可让人实在捉摸不透。

李成栋同南明的弘光、邵武、隆武、永历四个政权都发生过交集。

对南明弘光政权,他是叛将。

李成栋原本是弘光朝江南四镇总兵之一高杰的部下,1645年,睢州之变发生,高杰被刺杀,李成栋在清兵南下时投降了清朝,成为降将。

对南明隆武和绍武政权,他是清军急先锋,擒杀两帝的凶手。

李成栋降清后,成为清军南下的先锋。李成栋麾下清军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浙江、江西先后失守,隆武帝虽然号称皇帝,但却无人可以号令,大军都在郑芝龙手里,而这个郑芝龙只是个军阀而已,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他早就与清军暗中勾结,约好投降,福建根本就没有明军抵抗李成栋。

隆武帝外逃,最终在汀州被清军追上。一家三口殉国。

随后,永历帝、绍武帝并立,两个政权却为了争夺正统,互相攻杀。李成栋趁此机会,攻入广东,漳州、潮州、惠州,直下广州,活捉绍武帝,绍武帝被俘后自杀。

对反清义军和人民百姓,他是屠杀的刽子手。

李成栋降清后,战功卓著,染红他顶戴的,是无数义军和百姓的鲜血。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一手导演,在随后扫平两广的战争中,剿灭了数股义军,对当地百姓也大挥屠刀,杀人无数。

对永历政权,他是反正归附的栋梁之臣。

永历政权始终处于岌岌可危、四处逃窜的危险境地,随时可能被消灭。

不过,永历二年(1648年),原本降清的三位明朝将领先后反正,几乎恢复了明朝整个南方之地,他们就是: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和广东提督李成栋。

李成栋反清归明的原因,比较复杂,现在也没人真正说得清。一般来说,认为有三个因素:

一是李成栋立下大功,却得不到相应的封赏,仅仅得了个广东提督,这只是个武职,一把手的位置两广总督落入了辽人佟养甲手中。

二是李成栋本是汉人,曾为明朝将领,在镇压各地人民的起义中,李成栋难免良心发现,天良未泯。

三是他一名爱妾赵氏,心怀明室,一直劝李成栋反正,最后甚至以死相激,给予了他强烈的刺激。

不管真正原因是什么,李成栋成为了南明永历政权急需的力量。而且,从他反正后的表现来看,他也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李成栋擒杀广东和广西的清朝官吏,携两广之地反正,而且对于官员的任免,他坚持由朝廷任用,不用自己的人选,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心向朝廷。

莫名其妙的是,对明朝作战无往不利的常胜将军李成栋,对清军数次作战却都告失利,

仅仅一个月后,李成栋就在作战失利撤退时落水而死,死得莫名其妙,李成栋一死,收复的南方失地随即又失守,南明的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

由于李成栋没有跟永历政权为难过,又在随后反正,使得南明永历政权一度声势大振,最后也算为国捐躯,所以,被追谥为“忠烈”,追赠太傅、宁夏王。

当然,这只是对永历政权来说而已。在其他许多人眼里,李成栋是类似吴三桂一样反复无常的小人、汉奸、刽子手,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他反正后,确实一心为国,这点比吴三桂要强不少。

结合李成栋的一生来看,对他的评价始终将伴随着争议争论下去。